晚入清泠庵

偶惬听泉赏,香源路更通。 数峰秋色里,千树夕阳中。 坐展绳床露,閒分贝叶风。 孰知瓢饮客,心已付冥鸿。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qiè):满足,满意。
  • 香源:指清新的空气或水源。
  • 绳床:用绳索编织的简易床铺。
  • 贝叶:古代用来写字的树叶,这里指佛经。
  • 瓢饮客:指隐居山林,生活简朴的人。
  • 冥鸿:指高飞的鸿雁,比喻高远的志向或隐逸的生活。

翻译

偶然满足于听泉水的声音,发现通往清新之源的路更加通畅。 在秋天的山峰中,夕阳映照着千树。 坐在露水沾湿的绳床上,闲适地翻阅着佛经。 谁能理解那些隐居山林,生活简朴的人,他们的心已经随着高飞的鸿雁远去了。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区怀年在清泠庵的宁静生活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诗中,“听泉”、“香源”、“秋色”、“夕阳”等意象共同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通过“绳床”、“贝叶”等细节,展现了诗人简朴而精神富足的生活状态。最后两句以“瓢饮客”和“冥鸿”作比,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超然态度。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体现了明代文人追求心灵自由和精神超脱的理想。

区怀年

区怀年,字叔永。高明人。大相仲子。明熹宗天启元年(一六二一)贡生,任太学考通判。明思宗崇祯九年(一六三六)入都候选,以内艰回籍,后授翰林院孔目。归卧云石,学赤松游,日以赓和撰述为事。著有《玄超堂藏稿》、《击筑吟》诸集。清光绪《高明县志》卷一三有传。 ► 26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