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圣人:这里指皇帝。
- 勤政:勤奋于政事。
- 百工:各种工匠,这里指百官。
- 良:优秀,良好。
- 钟鼓声严:钟鼓的声音庄严。
- 夜未央:夜未尽,指夜晚还未结束。
- 仗马:仪仗中的马。
- 嘶落月:马嘶声伴随着月落。
- 朝鸦:早晨的乌鸦。
- 带朝阳:伴随着朝阳。
- 班成鸳鹭:比喻官员排列整齐,如鸳鸯和鹭鸶。
- 尧陛:尧的台阶,指皇宫的台阶。
- 影动云霞:形容官员的影子在云霞中移动。
- 护舜裳:保护舜的衣裳,比喻保护皇帝。
- 纶阁:指翰林院,皇帝的秘书机构。
- 官烛:官方的蜡烛,指在官署中工作。
- 校文章:校对文章。
翻译
皇帝勤奋于政事,百官也都表现优秀,钟鼓的声音在夜未尽时庄严响起。仪仗中的马在月落时分嘶鸣,早晨的乌鸦还未见到朝阳。官员们排列整齐如鸳鸯和鹭鸶,站在皇宫的台阶上,他们的影子在云霞中移动,保护着皇帝。我缓步回到翰林院,那里静悄悄的,我还点着官方的蜡烛,校对文章。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早朝的场景,通过皇帝的勤政和百官的优秀表现,展现了朝廷的庄严和秩序。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意象,如“钟鼓声严夜未央”、“仗马但闻嘶落月”等,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和氛围。同时,通过“班成鸳鹭当尧陛”和“影动云霞护舜裳”等比喻,巧妙地表达了官员们对皇帝的忠诚和朝廷的和谐。最后两句则展现了诗人自己的工作状态,体现了其对职责的认真和敬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