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诗十首书王堇父慈无量集以凡百畏刀杖无不爱寿命为韵
挟弩隐衣袂,入林群鸟号。
狗屠一鸣鞭,众吠从之嚣。
杀机翳胸中,粲然若悬杓。
吾闻螳螂蝉,能变琴者操。
至人秉慈尚,虎象焉足调。
因果苟无征,视斯亦已昭。
与其啖群生,宁我吞千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挟弩(xié nǔ):携带弓弩。
- 衣袂(yī mèi):衣袖。
- 狗屠:指屠夫,这里比喻残暴的人。
- 杀机:杀人的念头。
- 粲然(càn rán):明亮、清晰的样子。
- 悬杓(xuán sháo):悬挂的勺子,比喻明显可见。
- 螳螂蝉:螳螂捕蝉,比喻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后患。
- 琴者操:指琴师的技艺,这里比喻高超的技艺或智慧。
- 至人:道德修养达到最高境界的人。
- 虎象:比喻凶猛的动物,这里指难以驯服的对象。
- 因果:佛教中的因果报应。
- 啖(dàn):吃。
- 群生:众生,指所有生物。
- 宁我吞千刀:宁愿自己承受极大的痛苦。
翻译
携带弓弩隐藏在衣袖中,进入森林,群鸟惊叫。 屠夫一挥鞭,众犬随之狂吠。 杀人的念头在胸中闪烁,清晰如同悬挂的勺子。 我听说螳螂捕蝉,能变化出琴师的技艺。 至人崇尚慈悲,虎象又怎能驯服。 如果因果报应没有验证,看这些也已经明白。 与其伤害众生,我宁愿自己承受千刀万剐。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鲜明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杀戮的厌恶和对慈悲的推崇。诗中“挟弩隐衣袂”与“狗屠一鸣鞭”描绘了杀戮的场景,而“至人秉慈尚”则展现了诗人对至高道德境界的向往。结尾的“与其啖群生,宁我吞千刀”更是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宁愿自我牺牲,也不愿伤害他人的高尚情操。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关怀和道德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