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过新都秋晓同卫?川东行

· 陆深
昭觉钟声隔幔闻,笋舆十里度秋云。 山家岁计占农事,客子年光付吏文。 岐路软红随马去,远山晴翠过江分。 联珠倚玉多佳致,此日同行赖有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昭觉:地名,位于今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
  • 钟声隔幔闻:钟声透过帷幕传来。
  • 笋舆:竹轿,古代一种轻便的轿子。
  • 山家岁计:山中居民的年度计划。
  • 客子年光:旅人的时光。
  • 岐路软红:岐路指分岔的道路,软红形容繁华热闹的景象。
  • 远山晴翠:远处的山在晴朗天气下显得青翠。
  • 联珠倚玉:比喻美好的景物或人物相得益彰。
  • 佳致:美好的景致或情趣。

翻译

在昭觉,钟声透过帷幕传来,我乘坐竹轿,行进在秋天的云雾中,十里路程。山中居民谈论着他们的农事计划,而我这个旅人,只能将时光付诸于官吏的文书之中。在繁华热闹的分岔路上,我随着马蹄声前行,远处的山在晴朗中显得青翠,仿佛要过江而去。美好的景致和人物相得益彰,今天能有你同行,真是幸运。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陆深在秋日清晨经过新都时的所见所感。诗中,“昭觉钟声隔幔闻”一句,通过钟声的描写,营造了一种宁静而悠远的氛围。后文通过对山家农事和客子年光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涯的无奈。最后两句则通过“联珠倚玉”的比喻,赞美了同行者的美好,同时也表达了对这次旅行的愉悦和满足。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文的细腻感受。

陆深

明松江府上海人,初名荣,字子渊,号俨山。弘治十八年进士二甲第一。授编修。遭刘瑾忌,改南京主事,瑾诛,复职。累官四川左布政使。嘉靖中,官至詹事府詹事。卒谥文裕。工书。有《俨山集》、《续集》、《外集》。 ► 146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