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奉和:依照别人诗的题材和体裁做诗,表示对原作的应和。
- 莫封君:人名,可能是作者的朋友或同僚。
- 区越:明代诗人,本诗作者。
- 戏马:指在马上游戏或表演。
- 云物:云彩和景物。
- 凄凉:形容景色萧条,心情孤寂。
- 四望通:四处望去,视野开阔。
- 着眼:注意,关注。
- 下界:指人间,相对于天界而言。
- 题诗:写诗。
- 偏合:偏偏适合。
- 苍鹰:一种猛禽,比喻英勇的人。
- 岂忘:怎能忘记。
- 平原兔:平原上的兔子,比喻容易捕捉的目标。
- 鸿雁:大雁,常用来比喻书信或远方的消息。
- 朔漠风:北方的风,朔漠指北方沙漠地带。
- 八极:指极远的地方,四面八方。
- 挥斥:挥手斥退,比喻摆脱或排除。
- 天涯:极远的地方。
- 岁晚:年末,岁末。
- 崆峒:山名,位于今甘肃省平凉市,这里可能指高远的地方。
翻译
匆匆登上高台,戏马而去,四周的云彩和景物显得凄凉而开阔。 放眼望去,不应忽视人间的事物,而题诗却偏偏适合在这高峰之上。 苍鹰怎能忘记平原上的兔子,鸿雁都依赖着北方的风传递消息。 四面八方极远的地方,谁能挥手斥退,岁末时节,我们共同仰望高远的崆峒山。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高望远的情景,通过对云物、高峰、苍鹰、鸿雁等自然元素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广阔天地的向往和对人间事物的关注。诗中“苍鹰岂忘平原兔,鸿雁都凭朔漠风”寓意深远,既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存法则,也隐喻了人生中的选择与依赖。结尾的“天涯岁晚共崆峒”则抒发了诗人对高远理想的追求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