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张东海先生墓

· 陆深
东海先生天下士,近从骥子读遗文。 风霜满壑松杉古,日月双悬晓夜分。 书带尚萦阶下草,练裙疑化岭头云。 廿年正有高山仰,形胜东南更出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yè):拜访。
  • 东海先生:指张东海,可能是明代的一位知名人士。
  • 骥子 (jì zǐ):良马,比喻优秀的人才或作品。
  • 遗文:指已故人士留下的文章或作品。
  • 风霜:比喻岁月的痕迹。
  • (hè):山谷。
  • 松杉:松树和杉树,常用来象征坚韧和长寿。
  • 日月双悬:比喻时间的长久。
  • 晓夜分:指日夜交替,时间的流逝。
  • 书带:指书籍或文章的条带状装饰。
  • 练裙:指白色的裙子,这里可能指墓地上的云雾。
  • 廿年 (niàn nián):二十年。
  • 高山仰:比喻对某人的敬仰。
  • 形胜:指地形地貌的优美。
  • 出群:超出一般,出众。

翻译

我拜访了东海先生的墓地,他曾是天下闻名的人物,我最近从他的遗作中读到了他的才华。墓地周围,风霜刻画着古老的松杉,仿佛日月在这里双双悬挂,见证着日夜的交替。书带的装饰依旧缠绕在阶下的草丛中,而那白色的裙摆,似乎化作了岭头的云雾。二十年来,我一直对这位先生怀有高山般的敬仰,他所在的地方,东南的地形更是出类拔萃。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对张东海先生的深切敬仰和对其遗作的赞赏。诗中通过描绘墓地的自然景象,如风霜中的松杉、日月交替的景象,以及书带和练裙的意象,来象征张东海先生的不朽和深远影响。最后两句直接表达了对张东海先生二十年的敬仰,并称赞其所在之地的美景,体现了对张东海先生人格和成就的高度评价。

陆深

明松江府上海人,初名荣,字子渊,号俨山。弘治十八年进士二甲第一。授编修。遭刘瑾忌,改南京主事,瑾诛,复职。累官四川左布政使。嘉靖中,官至詹事府詹事。卒谥文裕。工书。有《俨山集》、《续集》、《外集》。 ► 146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