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妃病齿图

· 陆深
沈香亭畔催花鼓,华清宫中翠盘舞。 瓠犀半启樱桃颗,可是玉鱼偏作仵。 似将一掬黛娥颦,翻取三郎断肠谱。 归来南内情更多,一曲霓裳泪如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沈香亭:唐代长安宫中亭名,唐玄宗与杨贵妃常在此游玩。
  • 华清宫:唐代宫殿名,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是唐玄宗和杨贵妃的行宫。
  • 瓠犀:比喻美女的牙齿。
  • 樱桃颗:比喻美女的嘴唇。
  • 玉鱼:古代妇女的一种头饰,此处可能指杨贵妃的病态。
  • :违背,此处指玉鱼(病态)与杨贵妃的美貌不符。
  • 黛娥:指美女的眉毛。
  • 三郎:唐玄宗的小名。
  • 南内:指唐代的南宫,即唐玄宗的居所。
  • 霓裳:即《霓裳羽衣曲》,唐代宫廷乐舞,与杨贵妃有关。

翻译

在沈香亭边敲响催花鼓,华清宫中杨贵妃在翠盘上翩翩起舞。 她半启着如瓠犀般洁白的牙齿,嘴唇红润如樱桃,但她的病态却像是玉鱼违背了她的美貌。 她的眉头紧锁,仿佛在为唐玄宗谱写一曲断肠的乐章。 回到南宫后,她的情感更加深重,一曲《霓裳羽衣曲》让她泪如雨下。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杨贵妃在华清宫中的舞姿和她因病态而引发的情感。诗中通过“沈香亭”、“华清宫”等地点的描绘,营造出唐代宫廷的繁华景象。杨贵妃的形象通过“瓠犀半启樱桃颗”等细腻的描写,显得既美丽又脆弱。后半部分则通过“黛娥颦”、“断肠谱”等意象,表达了杨贵妃内心的痛苦和唐玄宗的深情。整首诗情感丰富,语言优美,展现了杨贵妃的悲剧命运和唐玄宗的深情厚意。

陆深

明松江府上海人,初名荣,字子渊,号俨山。弘治十八年进士二甲第一。授编修。遭刘瑾忌,改南京主事,瑾诛,复职。累官四川左布政使。嘉靖中,官至詹事府詹事。卒谥文裕。工书。有《俨山集》、《续集》、《外集》。 ► 146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