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烈妇

贱妾难衔石,狂夫竟渡河。 哭声沉白日,孀影逐清波。 蒲苇依盘石,鸳鸯别绣窠。 当知天帝悯,以尔属湘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贱妾:古代女子自谦之词,意为地位低下的女子。
  • 衔石:指古代神话中精卫填海的故事,精卫鸟衔石填海,比喻坚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
  • 狂夫:指行为放荡不羁的男子。
  • 渡河:指男子不顾一切地追求自己的目标或爱情。
  • 白日:白天,这里指光天化日之下。
  • 孀影:寡妇的身影。
  • 清波:清澈的水波。
  • 蒲苇:一种生长在水边的植物,比喻柔弱。
  • 盘石:巨大的石头,比喻坚固不动。
  • 鸳鸯:一种水鸟,常用来比喻恩爱夫妻。
  • 绣窠:指绣有图案的被褥,比喻安逸的生活环境。
  • 天帝:天上的帝王,即天神。
  • :怜悯,同情。
  • 湘娥:指湘水之神,即湘夫人,古代神话中的女神。

翻译

我这卑微的女子难以像精卫那样衔石填海,而那放荡的男子却决然渡河追求。 我的哭声在光天化日之下回荡,寡妇的身影随着清澈的水波漂流。 蒲苇虽然柔弱却依附在坚固的盘石上,鸳鸯却离开了安逸的绣被,各自飞翔。 天帝应当知道我的悲惨,将我托付给湘水的女神。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比“贱妾”与“狂夫”的命运,展现了女子的无奈与男子的决绝。诗中“衔石”与“渡河”的意象,分别象征了女子的无力与男子的执着。后两句以自然景物为喻,表达了女子对稳定生活的渴望与现实的残酷。结尾寄托于天帝与湘娥,透露出女子对超自然力量的期盼,希望得到救赎与安慰。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反映了明代女性在爱情与命运面前的无奈与抗争。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广东番禺人,初名绍隆,字介子,号翁山。明末诸生。清初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名今种,字一灵、骚馀。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迹遍及江浙与北方各省。诗与陈恭尹、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诗外》、《广东新语》、《四朝成仁录》等。均乾隆朝严禁之书。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