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子春日弄雏轩作

楚俗多哀怨,三闾曲最高。 未曾生汉武,谁解爱离骚。 托意惟男女,凌虚少羽毛。 相思泉下友,泪湿旧檀槽。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壬子:古代干支纪年法中的一个年份,具体对应哪一年需要结合历史背景。
  • 弄雏轩:诗人的书斋名。
  • 三闾:指屈原,因其曾任楚国三闾大夫。
  • 离骚:屈原的代表作,中国古代诗歌的瑰宝。
  • 托意:寄托情感。
  • 凌虚:超越现实,形容诗文意境高远。
  • 檀槽:古代乐器琵琶上架弦的格子,这里指琵琶。

翻译

在壬子年春天,我在弄雏轩中创作。 楚地的风俗充满了哀怨,屈原的曲调最为高妙。 如果未曾有汉武帝的诞生,又有谁能够理解并热爱《离骚》呢? 我的情感寄托多在男女之情,诗文意境虽高远却缺少些许飞翔的羽毛。 我思念着泉下的朋友,泪水湿透了旧时的琵琶。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屈原及其作品《离骚》的深切敬仰与热爱。诗中,“楚俗多哀怨,三闾曲最高”直接点明了屈原作品的情感基调及其在文学上的卓越地位。后句“未曾生汉武,谁解爱离骚”则巧妙地通过假设,强调了《离骚》的深远影响和难以被完全理解的独特魅力。结尾的“相思泉下友,泪湿旧檀槽”则抒发了诗人对已故友人的深切怀念,以及对屈原精神的传承与共鸣。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屈原及其作品的深刻理解和崇高敬意。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广东番禺人,初名绍隆,字介子,号翁山。明末诸生。清初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名今种,字一灵、骚馀。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迹遍及江浙与北方各省。诗与陈恭尹、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诗外》、《广东新语》、《四朝成仁录》等。均乾隆朝严禁之书。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