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首

白首方求食,高堂咫尺违。 长忧吾道失,不恨世情非。 耕凿惟诗笔,经营是钓矶。 自来颜色好,因啖越山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高堂:指父母。
  • 咫尺违:形容距离很近但无法相见。
  • 吾道失:指自己的理想或道路未能实现。
  • 世情非:指世态炎凉,人情淡薄。
  • 耕凿:耕田和凿井,泛指农耕生活。
  • 钓矶:钓鱼时坐的岩石,这里指隐居生活。
  • :吃。
  • 越山薇:越山指越地(今浙江一带)的山,薇是一种野菜,这里指隐居生活中的简单食物。

翻译

头发已经白了,还在为生计而劳作,虽然离父母很近,却无法相见。 我长久地担忧自己的理想无法实现,并不怨恨世态炎凉。 我以耕田和写诗为生,经营着隐居的钓鱼生活。 自从开始吃越山的野菜,我的容颜变得更好了。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屈大均晚年的生活态度和哲学思考。诗中,“白首方求食”描绘了诗人晚年的艰辛生活,而“高堂咫尺违”则透露出对父母的思念与无奈。诗人在“长忧吾道失”中表达了对理想未能实现的忧虑,但“不恨世情非”显示了他的豁达与超脱。最后,通过“啖越山薇”这一生活细节,诗人传达了隐居生活的简朴与自足,以及这种生活方式带来的心灵宁静和容颜的改善。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超然态度。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广东番禺人,初名绍隆,字介子,号翁山。明末诸生。清初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名今种,字一灵、骚馀。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迹遍及江浙与北方各省。诗与陈恭尹、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诗外》、《广东新语》、《四朝成仁录》等。均乾隆朝严禁之书。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