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袁督师

袁公忠义在,堪比望诸君。 百战肌肤尽,三年训练勤。 凉州无大马,皮岛有骄军。 一片愚臣恨,长悬紫塞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悼念。
  • 袁督师:指袁崇焕,明朝末年的著名将领,曾任辽东督师。
  • 望诸君:指古代的忠臣义士,这里用来比喻袁崇焕的忠义。
  • 百战:形容经历了很多次战斗。
  • 肌肤尽:形容身体受到极大的摧残。
  • 三年训练勤:指袁崇焕在辽东三年的辛勤训练和备战。
  • 凉州:古代地名,今甘肃一带,这里指边疆地区。
  • 大马:指强壮的战马。
  • 皮岛:指辽东半岛的一个岛屿,当时是明朝与后金(清)交战的前线。
  • 骄军:指骄傲自大的军队。
  • 愚臣:作者自谦之词,表示自己虽愚钝但忠诚。
  • 紫塞:指边疆的紫色山脉,这里代指边疆。

翻译

袁公的忠义精神永存,堪与古代的忠臣义士相比。 经历了无数次战斗,身体遭受极大的摧残, 三年来在辽东辛勤训练和备战。 边疆的凉州缺少强壮的战马, 而皮岛上的军队却骄傲自大。 我这个愚钝的臣子心中充满了遗憾, 这份忠诚与遗憾永远悬挂在边疆的紫色山脉之上。

赏析

这首作品是屈大均对明朝将领袁崇焕的悼念之作。诗中,作者通过对袁崇焕忠义精神的赞颂,以及对其在辽东艰苦训练和战斗的描述,表达了对袁崇焕的深切敬意和哀悼之情。同时,诗中也透露出对当时边疆战事和军队状况的忧虑,以及作为臣子的忠诚与无奈。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对袁崇焕这位历史英雄的恰当纪念。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广东番禺人,初名绍隆,字介子,号翁山。明末诸生。清初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名今种,字一灵、骚馀。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迹遍及江浙与北方各省。诗与陈恭尹、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诗外》、《广东新语》、《四朝成仁录》等。均乾隆朝严禁之书。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