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戌人日前一日予得一子名之曰泰先是辛酉除夕有友人为予筮得泰谓必生子故以泰为名云

五十又三时,生儿是次儿。 承先曾四子,为后且双支。 道长欣逢泰,文明望作离。 阿娘珠在腹,每觉媚生姿。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壬戌:古代干支纪年法中的一个年份,这里具体指某一年的壬戌年。
  • 人日:农历正月初七,古代称“人日”。
  • (shì):古代用蓍草占卜的一种方法。
  • :本义为平安、安定,这里用作人名,寓意吉祥、安泰。
  • 承先:继承先辈。
  • 双支:双枝,比喻有双重的后代。
  • 道长:指道德或学问的深厚。
  • 文明:文化昌明。
  • :古代八卦之一,代表火,象征光明、文明。
  • 阿娘:母亲。
  • 珠在腹:比喻胎儿珍贵如珠。
  • :美好、可爱。

翻译

在五十三岁之时,我迎来了我的次子。 继承先辈已有四子,如今又添双重后代。 欣喜于道德学问的深厚,期望文化昌明如火。 母亲腹中的胎儿珍贵如珠,每思及此,便觉其姿态可爱动人。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屈大均在晚年得子的喜悦之情。诗中,“承先曾四子,为后且双支”展现了家族的繁荣与后代的昌盛。通过“道长欣逢泰,文明望作离”,诗人寄托了对儿子未来道德学问与文化成就的期望。结尾的“阿娘珠在腹,每觉媚生姿”则以温馨的笔触描绘了母亲对胎儿的珍爱与期待,整首诗洋溢着家庭的温暖与希望。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广东番禺人,初名绍隆,字介子,号翁山。明末诸生。清初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名今种,字一灵、骚馀。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迹遍及江浙与北方各省。诗与陈恭尹、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诗外》、《广东新语》、《四朝成仁录》等。均乾隆朝严禁之书。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