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宗四王相南归

· 宗臣
如何避世者,对此蓟门烟。 贾谊浮湘日,长卿授简年。 畏途殊惨淡,末路遂迍邅。 双鬓莽垂白,孤悰惟问玄。 逍遥疑悟道,清净类逃禅。 迹岂渔樵隐,名将鹿豕全。 紫霞随意好,明月向人员。 不得从君去,羁愁倍可怜。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蓟门:古地名,今北京一带。
  • 贾谊:西汉文学家,曾被贬为长沙王太傅。
  • 长卿:司马相如的字,西汉文学家。
  • 授简:指接受文书或文章,这里指司马相如的文学才华。
  • 畏途:艰险可怕的道路,比喻艰难的处境。
  • 惨淡:形容景象或气氛阴沉、凄凉。
  • 迍邅(zhūn zhān):困顿,不顺利。
  • 孤悰:孤独的心情。
  • 问玄:探讨深奥的道理。
  • 逃禅:避开尘世,隐居修行。
  • 鹿豕:鹿和猪,比喻隐居山林的生活。
  • 紫霞:紫色的云霞,常用来形容仙境或高远的地方。
  • 明月:明亮的月亮,常用来象征纯洁或高洁的品格。
  • 羁愁:因羁绊而产生的忧愁。

翻译

为何那些隐居避世的人,会在这蓟门的烟雾中徘徊? 就像贾谊漂流湘江的日子,或是长卿接受文书的年华。 面对艰难的处境,心情愈发惨淡,到了末路更是困顿不顺。 双鬓已然斑白,孤独的心境只愿探讨深奥的道理。 逍遥自在似乎领悟了道,清净无为类似隐居修行。 他们的行迹岂是渔樵那样隐逸,名声却能如鹿豕般在山林中保全。 紫霞随他们的心意而美好,明月则向他们展现纯洁的光辉。 我无法随你一同离去,因羁绊而生的忧愁倍感可怜。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隐士在蓟门烟雾中的孤独与追求。通过贾谊和长卿的典故,表达了隐士对世俗的逃避和对深奥道理的追求。诗中“畏途殊惨淡,末路遂迍邅”反映了隐士面对艰难处境的无奈,而“逍遥疑悟道,清净类逃禅”则展现了他们内心的宁静与超脱。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无法随隐士离去的遗憾和羁绊之愁,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

宗臣

宗臣

明扬州府兴化人,字子相,号方城。嘉靖二十九年进士。由刑部主事调吏部。以病归,筑室百花洲上,读书其中。后历吏部稽勋员外郎。杨继盛死,臣赙以金,为严嵩所恶,出为福建参议。以御倭寇功升福建提学副使,卒官。工文章,为“嘉靖七子”(后七子)之一。有《宗子相集》。 ► 77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