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吕主簿还任永丰
吾友陆太初,擢第岁丙辰。
同舟下歙滩,群英对枫宸。
于时程讷相,中书秉洪钧。
拔我魏静翁,丞郎厕朝绅。
明年去其位,出使洞庭滨。
回也实同行,两见桃源春。
己未入江险,鄂城飞战尘。
近岁亡国相,再造誇庚申。
金陵留举子,始获识伟人。
公年二十三,太初之馆宾。
回年三十四,太初之乡邻。
四十六载别,世事难具陈。
后岁公七帙,明年我八旬。
雪髯对举酒,谈诗如有神。
健笔涸湖海,便腹罗星辰。
匪玉亦匪珠,自有席上珍。
近世浇薄俗,百伪无一真。
二老举措间,复还天地淳。
醉乡辟坦途,永无荆与榛。
傍观果孰识,无怀葛天民。
一邑主簿领,内省忘屈伸。
归隐匡庐峰,寄雁或可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擢第(zhuó dì):科举考试中被选拔为进士。
- 歙滩(shè tān):地名,位于今安徽省歙县。
- 枫宸(fēng chén):指朝廷,宸为帝王的宫殿。
- 洪钧(hóng jūn):指大权,钧为古代重量单位,比喻权力重大。
- 朝绅(cháo shēn):指朝廷的官员。
- 洞庭滨(dòng tíng bīn):洞庭湖边。
- 庚申(gēng shēn):干支纪年中的一个年份,此处指特定的历史事件。
- 七帙(qī zhì):指七十岁,帙为古代计算年龄的单位。
- 八旬(bā xún):指八十岁,旬为古代计算年龄的单位。
- 雪髯(xuě rán):白胡子,形容年老。
- 涸湖海(hé hú hǎi):比喻文思枯竭。
- 便腹(biàn fù):指肚子大,比喻学识渊博。
- 星辰(xīng chén):比喻广博的知识。
- 荆与榛(jīng yǔ zhēn):荆棘和榛树,比喻困难和障碍。
- 匡庐峰(kuāng lú fēng):山名,即庐山。
- 寄雁(jì yàn):古代有寄信于雁的传说,比喻书信往来。
翻译
我的朋友陆太初,在丙辰年考中进士。我们一起乘船经过歙滩,那时朝廷中的英才聚集。当时程讷担任中书令,掌握着大权。他提拔了魏静翁,使其成为朝廷的官员。第二年程讷离开了职位,出使到洞庭湖边。回程时我与他同行,两次见到桃源的春天。己未年我们经历了江中的危险,鄂城战火纷飞。近年来国家遭遇了灾难,但在庚申年得到了重建。在金陵我遇到了参加科举的学子,终于认识了这位伟人。公年二十三岁时,太初是他的馆宾。我三十四岁时,太初是我的同乡。四十六年后我们再次分别,世事变迁难以详述。明年公将七十岁,我将八十岁。我们举杯对饮,谈论诗歌仿佛有神助。我的文思虽然枯竭,但我的学识依然广博。我不是玉也不是珠,但我在席间自有我的珍贵。近世的习俗变得浅薄,百伪无一真。我们两人的行为举止,再次让天地回归淳朴。醉乡开辟了一条坦途,永远没有荆棘和障碍。旁观者谁能真正理解,我们是无怀和葛天这样的古民。一邑的主簿,内心省思自己的屈伸。归隐到庐山,或许可以通过书信频繁联系。
赏析
这首作品是方回送别吕主簿回任永丰时的赠诗,诗中回顾了与吕主簿多年的交往和共同经历的历史事件,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世事变迁的感慨。诗中运用了许多典故和比喻,如“枫宸”、“洪钧”、“星辰”等,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同时,诗中也透露出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和对淳朴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是方回诗歌中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