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远亭

野水漫漫接白云,凭阑转觉兴撩人。 一川芳草青无际,数点遥峰淡不真。 烟树夕阳开画轴,风帆沙鸟伴吟身。 个中尽有闲田地,何必桃源更问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凭阑:倚着栏杆。
  • 撩人:吸引人,引起兴趣。
  • 遥峰:远处的山峰。
  • 不真:模糊不清,难以辨认。
  • 烟树:被轻烟笼罩的树木,形容朦胧的景象。
  • 风帆:船上的帆,这里指远处的船只。
  • 沙鸟:沙滩上的鸟。
  • 吟身:指诗人自己,因吟诗而自指。
  • 桃源:指理想的隐居之地,源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 问津:询问渡口,比喻探寻或追求。

翻译

野水茫茫与白云相连,我倚着栏杆,只觉得这景色撩人心弦。 一片芳草青青,无边无际,几座远山淡淡,模糊不清。 烟雾中的树木与夕阳构成了一幅画卷,风帆与沙鸟陪伴着我吟诗。 这里已有足够的闲适之地,何必再去寻找桃源,探寻渡口呢?

赏析

这首作品以平远亭为视角,描绘了自然景色的辽阔与宁静。诗中,“野水漫漫接白云”展现了水天一色的壮阔景象,而“一川芳草青无际”则进一步以芳草的连绵不绝来象征自然的无限生机。后两句通过“烟树夕阳”与“风帆沙鸟”的意象,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诗意境界。结尾的“何必桃源更问津”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满足,认为无需再去追寻虚无的理想国,体现了诗人对当下生活的珍视与享受。

尹廷高

廷高,字仲明,别号六峰,遂昌人。其父竹坡,当宋季以能诗称。仲明遭乱转徙,宋亡二十年,始归故乡。尝掌教于永嘉,秩满至京,谢病归。所著有《玉井樵唱正续稿》。自题其卷首云:「先君登癸丑奉常第,宦游湖海,作诗凡千馀首。丙子,家燬于寇,遗编散落,无一存者。仅忆《秋日寄僧》一联曰:『白蘋影蘸无痕水,黄菊香催未了诗。』先业无传,雅道几废,不肖孤之罪也。」观此,则仲明诗学,有自来矣。 ► 28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