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画梅二首其二

· 王冕
君不见汉家功臣上麒麟,气貌岂是寻常人。又不见唐家诸将图凌烟,长剑大羽联貂蝉。 龙章终匪尘俗状,虎头乃是封侯相。我生山野无能为,学剑学书空放荡。 老来晦迹岩穴居,梦寐未形安可模。昨日冷飙动髭须,拄杖下山闻鹧鸪。 乌巾半岸衣露肘,忘机忽落丹青手。器识可同莘野夫,孤高差儗磻溪叟。 山翁野老争道真,松篁节操梅精神。吟风笑月意自在,只欠鹿豕来相亲。 江北江南竞传写,祝君叹其才尽下。我来对面不识我,何者是真何者假。 祝君放笔一大笑,不须揽镜亦自小。相携且买数斗酒,坐对青山恣倾倒。 明朝酒醒呼鹤归,白云满地芝草肥。玉箫吹来雨霏霏,琪花乱飐春风衣。 祝君许我老更奇,我老自觉头垂丝。时与不时何以为,时与不时何以为,赠君白雪梅花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龙章:指华美的文采。
  • 虎头:形容人的面相威武,有封侯之相。
  • 晦迹:隐居,不显露身份。
  • 冷飙:冷风。
  • 乌巾:黑色的头巾。
  • 露肘:形容衣服破旧。
  • 忘机:忘却机巧之心,指超脱世俗。
  • 丹青手:画家。
  • 莘野夫:指隐居的贤人。
  • 磻溪叟:指隐居的老人。
  • 松篁:松树和竹子。
  • 梅精神:指梅花的坚韧和傲骨。
  • 鹿豕:鹿和猪,比喻隐居时的伴侣。
  • 琪花:美玉般的花。
  • 飐:摇动。

翻译

你看不见汉家的功臣被刻画在麒麟阁上,他们的气貌岂是普通人所能比拟。又看不见唐家的将领们被绘在凌烟阁,长剑大羽,联袂貂蝉。 他们的文采终究不是尘世的俗态,威武的面相正是封侯的象征。我生在山野,无所作为,学剑学书,空自放荡。 老来隐居在岩穴之中,梦寐未形,怎能模仿。昨日冷风中,我拄杖下山,听见了鹧鸪的叫声。 我头戴半岸的乌巾,衣袖破旧露出肘部,忘却了机巧之心,忽然被画家捕捉。我的器识可与莘野的贤人相比,孤高可与磻溪的老者相媲美。 山翁野老都称赞我的真实,松竹的节操,梅花的坚韧。我在风中吟笑,自在逍遥,只是缺少了鹿和猪这样的伴侣。 江北江南都在传写我的画,祝君感叹我的才华有限。我来与你面对面,你不认识我,哪个是真,哪个是假。 祝君放笔大笑,不必揽镜自照,也知道自己渺小。我们相携去买几斗酒,对着青山尽情倾倒。 明朝酒醒,呼唤鹤归,白云满地,芝草肥美。玉箫吹来雨声,琪花摇动春风的衣裳。 祝君许我老来更奇,我自觉头已垂丝。时与不时,何以为凭,赠你白雪中的梅花枝。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汉家功臣和唐家将领的描绘,反衬出自己山野隐居的生活态度和超脱世俗的心境。诗中“龙章终匪尘俗状,虎头乃是封侯相”展现了作者对功名利禄的淡漠,而“我生山野无能为,学剑学书空放荡”则表达了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后文通过“松篁节操梅精神”等自然意象,进一步强调了作者坚守节操、追求精神自由的决心。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和对世俗的超然态度。

王冕

王冕

王冕,字元章,号煮石山农,亦号“食中翁”、“梅花屋主”等,浙江诸暨枫桥人,元朝著名画家、诗人、篆刻家。他出身贫寒,幼年替人放牛,靠自学成为诗人,画家。他以画梅著称,尤工墨梅。王冕诗多同情人民苦难、谴责豪门权贵、轻视功名利禄、描写田园隐逸生活之作。他性格孤傲,鄙视权贵。有《竹斋集》3卷,续集2卷。存世画迹有《三君子图》、《墨梅图》等。能治印,创用花乳石刻印章,篆法绝妙。[1]在小学课文《少年王冕》里写到,他总是把好的留给母亲,由此看出他也是一个孝子。后来王冕为躲避朝廷征聘,隐居会稽山中,得病去世。 ► 71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