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 和陆放翁多景楼

· 王奕
迢迢嶓冢水,直泻到东州。不拣秦淮吴楚,明月一家楼,何代非卿非相,底事柴桑老子,偏恁不推刘。半体鹿皮服,千古晋貔貅。 过东鲁,登北固,感春秋。抵掌嫣然一笑,莫枉少陵愁。说甚萧锅曹石,古矣苏吟米画,黑白满盘收。对水注杯酒,为我向东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迢迢(tiáo tiáo):遥远的样子。
  • 嶓冢(bō zhǒng):古代地名,今指陕西一带。
  • 东州:泛指东方之地。
  • 秦淮:指南京的秦淮河,古代繁华之地。
  • 吴楚:古代国名,泛指江南地区。
  • 柴桑老子:指陶渊明,因其隐居柴桑,故称。
  • (nèn):这样,如此。
  • 半体鹿皮服:指隐士的服饰。
  • 晋貔貅(pí xiū):指晋代的英雄或勇士。
  • 东鲁:指山东一带,古代鲁国所在地。
  • 北固:山名,位于江苏镇江,有历史名胜。
  • 抵掌:击掌,表示高兴或赞同。
  • 嫣然(yān rán):形容笑容美好。
  • 少陵:指杜甫,因其曾居少陵,故称。
  • 萧锅曹石:指历史上的萧何、曹操、诸葛亮、石崇等人物。
  • 苏吟米画:指苏轼的诗和米芾的画。
  • 黑白满盘收:比喻历史的是非成败都已成为过去。

翻译

远方的嶓冢水,一直流到东方之地。不论是秦淮还是吴楚,明月照耀着同一座楼阁。历史上无论哪个朝代,都不是只有卿相,为何柴桑的陶渊明,偏偏不推崇刘姓人物。他穿着半身的鹿皮衣,成为了晋代的英雄。

经过东鲁,登上北固山,感慨春秋。击掌一笑,不要让杜甫的忧愁白费。说什么萧何、曹操、诸葛亮、石崇,古时的苏轼诗和米芾画,历史的是非成败都已成为过去。对着水倒一杯酒,为我向东流去。

赏析

这首作品以宏大的历史视角,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历史人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迢迢嶓冢水,直泻到东州”展现了壮阔的自然景象,而“何代非卿非相,底事柴桑老子,偏恁不推刘”则体现了对历史人物的独到见解。最后“对水注杯酒,为我向东流”则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随遇而安的豁达情怀。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历史观。

王奕

宋末元初信州玉山人,字敬伯,号斗山。与其子居玉琅峰读书。与文天祥、谢枋得友善。枋得被俘北上时,尝为诗送之以寄慨。入元,仕玉山教谕,建斗山书院。所著《斗山文集》等不传,仅有《玉斗山人集》三卷传世。 ► 13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