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方童子
我年五十九,门弧子垂左。
我今年七十,见子双髻鬌。
腹仅椰子大,贮书一何夥。
疾读建瓴水,响应炙车輠。
光怪蟠肺肠,不啻珠万颗。
小松三尺许,千丈气磊砢。
近笑韩氏子,瑟僩了细琐。
远笑陶翁儿,但解觅梨果。
我年如子时,记诵亦云颇。
举苕乃遗帚,一懒万事堕。
愿子于心田,及时勇耕播。
秋成敛精凿,糠秕勤筛簸。
子之名曰燧,此语本宰我。
拾旧新是图,学问甚改火。
字之曰又新,进业幸勿惰。
譬如万里途,幸已糇粮裹。
一旦辍于行,骏马同鳖跛。
近世文字繁,动辄百箧锁。
谁能发蠹鱼,丹铅拂埃堁。
手之而口之,五夜孤灯坐。
林下时思之,解衣盘薄裸。
六经四书外,一一与探揣。
鹏鲸大胾嘬,馀子或螟蠃。
又新有如此,名世岂不可。
江之水汤汤,念子驾归舸。
溯源寻紫阳,子其正帆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门弧子垂左:古代习俗,生男孩在门左挂弓。这里指作者五十九岁时有了儿子。
- 双髻鬌(tuǒ):古代儿童的发式,两边各扎一个小髻。
- 建瓴水:比喻读书迅速,如水从高屋脊上倾泻。
- 炙车輠(guǒ):比喻言辞流畅,如车轴上的油润滑。
- 蟠肺肠:形容知识丰富,如蟠龙盘绕在肺肠之间。
- 磊砢(luǒ):形容人才华横溢,如山石堆积。
- 瑟僩(xiàn):形容人拘谨、不自在。
- 糇(hóu)粮:干粮。
- 发蠹鱼:指清理书籍中的蛀虫。
- 丹铅:指校勘书籍时用的朱砂和铅粉。
- 埃堁(kè):尘埃。
- 盘薄裸:形容自由自在,不受拘束。
- 胾(zì)嘬:大口吃肉。
- 螟蠃(luǒ):小虫。
翻译
我五十九岁时,门左挂弓,有了儿子。如今我七十岁,看到儿子扎着双髻,知识丰富如椰子大小的腹中藏书无数。他读书迅速如水从高屋脊上倾泻,言辞流畅如车轴上的油润滑。他的知识丰富如蟠龙盘绕在肺肠之间,不亚于拥有万颗珍珠。他像一棵三尺高的小松树,却有着千丈高的气势。近来看不起韩氏子的拘谨,远来看不起陶翁儿只知寻觅梨果。我年轻时也是如此,记忆和诵读都很出色。但后来我放弃了学习,一懒万事都放弃了。希望你能及时在心田里勇敢耕耘。秋天收获时,要勤奋地筛选谷物。你的名字叫燧,这句话出自宰我。你要不断追求新知识,学问要像改火一样不断更新。你的字叫又新,希望你不断进取,不要懒惰。比如万里旅途,幸好已经准备好了干粮。一旦停止前行,骏马也会变得像跛脚的鳖一样。近世文字繁多,动辄需要百个箱子来装。谁能清理书籍中的蛀虫,用朱砂和铅粉校勘书籍,拂去尘埃。用手和口来学习,五夜孤灯下苦读。时常在林下思考,自由自在不受拘束。除了六经四书外,还要一一探究。像鹏鲸一样大口吃肉,其他小虫不足挂齿。又新有这样的才华,名世岂不是理所当然。江水汤汤,想念你驾船归来。溯源寻找紫阳,你要正帆掌舵。
赏析
这首作品是方回赠给方童子的诗,表达了对后辈的期望和教诲。诗中通过对比自己与童子的年龄和学识,强调了勤奋学习的重要性。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童子才华的赞赏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对后辈的关爱和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