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沈可久雪村

· 方回
吾闻昔人善赋梅,尝是梦中见春来。 前村深雪天未晓,焉知昨夜一枝开。 江村一雪复一雪,三白丰年与玉屑。 多事诗人要閒管,想像高唐写奇绝。 真曾质明杖屦无,前随牧童后樵夫。 暗香何处费摸索,寒生吟癖浩然驴。 平生我有脊梁铁,明年八十冻不折。 卿用卿法自雪村,横斜独玩书窗月。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质明:天刚亮的时候。
  • 摸索:探索寻找。
  • 吟癖:对吟咏有特别的爱好。
  • 浩然驴:指孟浩然骑驴寻梅的典故。
  • 脊梁铁:比喻坚强的意志或品格。
  • :古代对人的敬称,这里指沈可久。

翻译

我听说古人善于吟咏梅花,常常在梦中预见春天的到来。前村的深雪还未消融,天还未亮,谁知道昨夜有一枝梅花已经悄然绽放。江边的村庄经历了一场又一场的雪,三次白雪预示着丰年的到来,如同玉屑般纯净。多事的诗人却喜欢闲来无事地管这些,想象着高唐的奇绝景色。

真的在天刚亮时,我拄着拐杖,跟随着牧童和樵夫。不知从何处飘来的暗香,让人费尽心思去寻找,寒冷中我吟咏成癖,就像孟浩然骑着驴子寻梅。我平生有着坚如铁石的脊梁,明年我就八十岁了,这寒冷也冻不折我。沈可久,你用自己的方法去享受雪村的乐趣吧,我独自在书窗前欣赏月下横斜的梅影。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雪中梅花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和对自然美景的向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典故,如“前村深雪”、“三白丰年”、“浩然驴”等,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感受。同时,诗人的自我形象也通过“脊梁铁”、“吟癖”等词语得以凸显,展现了一种坚韧不拔、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梅花及雪景的独特情感。

方回

元朝诗人、诗论家。方回节操无可言者,为世所讥,然善论诗文,论诗主江西派,为江西诗派殿军(参见《中国文学史·第三卷·第六编·元代文学》)。字万里。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南宋理宗时登第,初以《梅花百咏》向权臣贾似道献媚,后见似道势败,又上似道十可斩之疏,得任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将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论,及元兵至,又望风迎降,得任建德路总管,不久罢官,即徜徉于杭州、歙县一带,晚年在杭州以卖文为生,以至老死。 方回罢官后,致力于诗,选唐、宋近体诗,加以评论,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