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奠宣圣林墓

· 王恽
庭训堕渺茫,师授悖严诫。 羌予不惑年,行己得夷隘。 今岁客东鲁,似为神所介。 驾言逐秋风,得展阙里拜。 遥遥鲁甸馀,汶水走湍濑。 凭轼望云林,郁郁佳气叆。 齐庄趋两楹,奠献成孤酹。 岿然三圣封,仰止高泰岱。 恨生千年后,今夕备扫洒。 披云睹天日,太极开一画。 彼苍讵能言,谆谆圣为代。 三纲与九法,范围无内外。 君臣以之定,乾坤以之泰。 东周不可为,述作万世赖。 藐聆徇铎音,元化雷雨解。 敬想燕居容,金声锵玉佩。 当时七十子,授受俨如待。 凤兮鸣几时,诸子沸秋籁。 一朱乱红紫,百谷茷稊稗。 愚者甘下达,诞者乐语怪。 韫藏宝康瓠,斡弃清庙鼐。 明伦得不泯,而有六经在。 天高孰可阶,一气包厚载。 兹游固难言,默契心有会。 胸中九云梦,吞纳失蒂芥。 循循善诱辞,师也书诸带。 缅怀伯禽业,郁郁文献最。 三桓张公室,霸功炽而忲。 一奢去无复,荒陵馀石獬。 煌煌天乙孙,肤敏半冠盖。 德博庆自修,道大世能迈。 金石贯元精,泗波来远派。 汪濊一圣海,不随梁木坏。 归侍金丝堂,摄齐闻謦欬。 恍如到帝所,钧天广乐备。 洗我两耳聪,肉味忘一嘬。 咏归写遗音,风雅变鄘邶。 一箪老东家,吾知其乐大。 迟迟不忍去,寒日下苍桧。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1. 庭训:家教,家庭教育。
  2. :发语词,无实义。
  3. 夷隘:平坦与险阻,这里指行为举止得体。
  4. 驾言:驾车出行。
  5. 阙里:孔子故里,指孔庙。
  6. 汶水:河流名,流经山东。
  7. 湍濑:急流。
  8. :云盛的样子。
  9. 两楹:古代建筑中的两根柱子,这里指孔庙的正殿。
  10. 孤酹:独自祭奠。
  11. 泰岱:泰山。
  12. 太极开一画:指《易经》中的太极图。
  13. 谆谆:教导不倦的样子。
  14. 九法:指古代的九种法律。
  15. 藐聆:远听。
  16. 徇铎:古代的乐器,这里指教育的声音。
  17. 燕居:闲居。
  18. 凤兮:凤凰,比喻孔子。
  19. 茷稊稗:杂草。
  20. 韫藏:珍藏。
  21. 康瓠:破瓦壶,比喻无用之物。
  22. 斡弃:抛弃。
  23. 清庙鼐:古代的乐器,这里指重要的文化遗物。
  24. 明伦:明白伦理。
  25. 六经:指《诗》、《书》、《礼》、《乐》、《易》、《春秋》。
  26. 九云梦:比喻心胸宽广。
  27. 蒂芥:小刺,比喻心中的小障碍。
  28. 循循善诱:有步骤地引导。
  29. 伯禽:孔子的儿子。
  30. 三桓:指鲁国的三个大夫家族。
  31. 张公室:扩大公室,指扩大国家权力。
  32. 霸功:霸业的成就。
  33. :奢侈。
  34. 石獬:石制的獬豸,古代的一种神兽。
  35. 肤敏:形容人的皮肤和动作敏捷。
  36. 金石贯元精:金石之声贯穿元气。
  37. 泗波:泗水的波浪。
  38. 汪濊:深广。
  39. 一圣海:比喻孔子的学问深广如海。
  40. 摄齐:整理衣襟。
  41. 謦欬:咳嗽声,这里指孔子的声音。
  42. 钧天广乐:天上的音乐。
  43. 肉味忘一嘬:忘记了肉的味道,比喻专心致志。
  44. 咏归:吟咏归来。
  45. 风雅变鄘邶:指《诗经》中的风雅之变。
  46. 一箪:一篮子。
  47. 迟迟:缓慢。
  48. 苍桧:古老的桧树。

翻译

我自幼受到的家教已经模糊不清,老师的严格教诲也已违背。直到不惑之年,我的行为举止才得体。今年我客居东鲁,似乎受到了神的眷顾。驾车随秋风而行,得以在孔庙中展拜。遥望鲁甸的余晖,汶水急流奔腾。凭倚车轼望向云林,郁郁葱葱的佳气弥漫。我庄重地走向孔庙的两楹,独自祭奠完成。仰望三圣的封号,高如泰山。遗憾的是我生在千年之后,今夜才能准备扫洒。拨开云雾见到天日,太极图展开一画。苍天虽不能言,但圣人代为谆谆教导。三纲与九法,范围无所不包。君臣因此而定,乾坤因此而泰。东周之事不可为,但述作却能万世依赖。远听教育的声音,如元化雷雨般解救。我敬想孔子的闲居容貌,金声玉佩般锵锵作响。当时的七十弟子,授受学问如待。凤凰何时鸣叫,诸子如秋籁般沸腾。一朱乱红紫,百谷杂草丛生。愚者甘于下流,诞者乐于言怪。珍藏宝康瓠,抛弃清庙的鼐。明白伦理才能不泯,而六经在此。天高不可攀,一气包厚载。这次游历难以言表,心灵却有所领悟。胸中如九云梦,吞纳无碍。循循善诱的言辞,如师者书于带。缅怀伯禽的事业,郁郁文献最为丰富。三桓扩张公室,霸业成就而奢侈。一奢去不复返,荒陵余石獬。煌煌天乙孙,皮肤敏捷半冠盖。德博庆自修,道大世能迈。金石之声贯穿元气,泗波来远派。汪濊一圣海,不随梁木坏。归侍金丝堂,整理衣襟闻孔子的声音。恍如到了帝所,天上的音乐备齐。洗我两耳聪,肉味忘一嘬。吟咏归来,风雅之变如鄘邶。一篮子老东家的食物,我知其乐大。缓缓不忍离去,寒日下苍桧。

赏析

这首作品是王恽在元代对孔子的崇敬与怀念之作。诗中,王恽通过对孔子的祭奠和对其学问的赞颂,表达了自己对儒家文化的深厚情感和对孔子思想的深刻理解。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典故,如“太极开一画”、“三纲与九法”等,展现了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诗人的个人情感与儒家文化的精神内核交织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通过对孔子的描绘和对儒家经典的引用,诗人不仅表达了对先贤的敬仰,也体现了自己对儒家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王恽

王恽

元卫州汲县人,字仲谋。世祖中统元年为左丞姚枢征,为详议官。至京师,上书论时政,擢中书省详定官。累迁为中书省左右司都事。在任治钱谷,擢材能,议典礼,考制度,为同僚所服。至元五年,建御史台,首拜监察御史。后出为河南、河北、山东、福建等地提刑按察副使。至元二十九年见世祖于柳林宫,上万言书,极陈时政,授翰林学士。成宗即位,加通议大夫,知制诰,参与修国史,奉旨纂修《世祖实录》。恽师从元好问,好学善为文,也能诗词。有《秋涧先生大全集》。 ► 48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