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河渡

· 王恽
苍茫刘桥渡,南北凡几过。 清霜十月交,澄湛东流波。 饮马立水边,照我两鬓皤。 行役非所苦,伤怀动悲歌。 三年恒山赵,弹劾兼拊摩。 嗷嗷眼中民,力弊差与科。 不能一勺润,慰彼烦与痾。 顾此衣带水,溉载功实多。 人而反不若,低首愧野河。 素餐吾可逃,奈此苍生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苍茫:辽阔无边的样子。
  • 澄湛:清澈透明。
  • 鬓皤:鬓发斑白。
  • 行役:行旅,旅途。
  • 拊摩:抚慰,安慰。
  • 嗷嗷:形容哀号或喊叫声。
  • 烦与痾:烦恼与疾病。
  • 溉载:灌溉与承载。
  • 素餐:白吃,指无功受禄。

翻译

在辽阔无边的刘桥渡口,我南北往返不知过了几次。十月的清霜时节,东流的河水清澈透明。我饮马于水边,水中映出我斑白的双鬓。旅途并非我所苦,但内心的伤感让我不禁悲歌。在恒山赵地三年,我既弹劾又抚慰。眼前的百姓,因力役和税收而疲惫不堪。我无法给予他们一丝滋润,以慰藉他们的烦恼与疾病。看着这衣带般的水流,它灌溉与承载的功用实在多。人若不如这水,我低头愧对野河。我无功受禄,又如何面对这些苍生呢?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作者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和自身无力改变现状的愧疚。诗中“鬓皤”、“悲歌”等词语,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个人境遇的感慨。结尾的“愧野河”和“素餐”则深刻反映了作者对社会责任的思考和自我反省。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作者高尚的人格和深厚的文学造诣。

王恽

王恽

元卫州汲县人,字仲谋。世祖中统元年为左丞姚枢征,为详议官。至京师,上书论时政,擢中书省详定官。累迁为中书省左右司都事。在任治钱谷,擢材能,议典礼,考制度,为同僚所服。至元五年,建御史台,首拜监察御史。后出为河南、河北、山东、福建等地提刑按察副使。至元二十九年见世祖于柳林宫,上万言书,极陈时政,授翰林学士。成宗即位,加通议大夫,知制诰,参与修国史,奉旨纂修《世祖实录》。恽师从元好问,好学善为文,也能诗词。有《秋涧先生大全集》。 ► 48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