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河渡
苍茫刘桥渡,南北凡几过。
清霜十月交,澄湛东流波。
饮马立水边,照我两鬓皤。
行役非所苦,伤怀动悲歌。
三年恒山赵,弹劾兼拊摩。
嗷嗷眼中民,力弊差与科。
不能一勺润,慰彼烦与痾。
顾此衣带水,溉载功实多。
人而反不若,低首愧野河。
素餐吾可逃,奈此苍生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苍茫:辽阔无边的样子。
- 澄湛:清澈透明。
- 鬓皤:鬓发斑白。
- 行役:行旅,旅途。
- 拊摩:抚慰,安慰。
- 嗷嗷:形容哀号或喊叫声。
- 烦与痾:烦恼与疾病。
- 溉载:灌溉与承载。
- 素餐:白吃,指无功受禄。
翻译
在辽阔无边的刘桥渡口,我南北往返不知过了几次。十月的清霜时节,东流的河水清澈透明。我饮马于水边,水中映出我斑白的双鬓。旅途并非我所苦,但内心的伤感让我不禁悲歌。在恒山赵地三年,我既弹劾又抚慰。眼前的百姓,因力役和税收而疲惫不堪。我无法给予他们一丝滋润,以慰藉他们的烦恼与疾病。看着这衣带般的水流,它灌溉与承载的功用实在多。人若不如这水,我低头愧对野河。我无功受禄,又如何面对这些苍生呢?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作者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和自身无力改变现状的愧疚。诗中“鬓皤”、“悲歌”等词语,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个人境遇的感慨。结尾的“愧野河”和“素餐”则深刻反映了作者对社会责任的思考和自我反省。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作者高尚的人格和深厚的文学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