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张信道所藏李元素淮山清晓图
长淮宛转淮山麓,浩荡淮光酿山绿。
侧峰横岭巧连延,直自钟山彻浮玉。
晓来烟霭与风尘,面目参差未是真。
中宵沆瀣一濯洗,突兀了观清净身。
阳乌飞出扶桑路,却拂群阴披宿雾。
朝晖千丈卧长虹,曙色半岩横匹素。
须臾溪壑渐分明,怪底悬崖化赤城。
风传粥板僧定出,露湿野巢鹤梦惊。
玄晖旧笔绝俗韵,元素豪夺紫泥印。
秖今元素入穷泉,惜哉一代风流尽。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长淮:指淮河。
- 宛转:曲折流转。
- 淮山麓:淮河边的山脚下。
- 淮光:淮河的光影。
- 酿山绿:使山色显得更加翠绿。
- 侧峰横岭:形容山峰连绵起伏。
- 连延:连续不断。
- 钟山:山名,此处指远处的山。
- 浮玉:形容山色如玉。
- 晓来:清晨。
- 烟霭:轻烟薄雾。
- 风尘:风中的尘埃。
- 面目参差:形容景物在晨雾中显得模糊不清。
- 中宵:半夜。
- 沆瀣:夜间的水气。
- 濯洗:洗涤。
- 清净身:清净无尘的状态。
- 阳乌:太阳。
- 扶桑路:神话中太阳升起的地方。
- 群阴:指遮挡阳光的云层。
- 宿雾:夜晚的雾气。
- 朝晖:早晨的阳光。
- 千丈:形容阳光照耀的范围广阔。
- 卧长虹:形容阳光照在水面上形成的彩虹。
- 曙色:黎明的天色。
- 半岩:半山腰。
- 横匹素:形容山色如白练横挂。
- 须臾:片刻。
- 溪壑:山谷溪流。
- 赤城:红色的城墙,此处形容山崖在阳光下呈现红色。
- 粥板:僧人用的饭板。
- 僧定出:僧人从定中醒来。
- 露湿野巢:露水打湿了野外的鸟巢。
- 鹤梦惊:鹤被惊醒。
- 玄晖:指李元素的画。
- 绝俗韵:超凡脱俗的韵味。
- 元素:指李元素,画家。
- 豪夺:强行夺取。
- 紫泥印:珍贵的印章,此处指画作的价值。
- 秖今:至今。
- 穷泉:指人已去世。
- 风流尽:指李元素的风采和才华已不复存在。
翻译
淮河曲折流转在淮山的脚下,浩荡的淮河光影使山色显得更加翠绿。连绵起伏的山峰从远处钟山一直延伸到如玉般的浮玉山。清晨,轻烟薄雾与风中的尘埃使得景物在晨雾中显得模糊不清。半夜时分,夜间的露水洗涤了一切,使得山川突显出清净无尘的状态。太阳从神话中的扶桑路升起,驱散了遮挡阳光的云层和夜晚的雾气。早晨的阳光照耀着广阔的水面,形成了彩虹,黎明的天色使得山色如白练横挂。片刻之间,山谷溪流逐渐清晰,悬崖在阳光下呈现红色,仿佛变成了赤城。风中传来僧人用的饭板声,僧人从定中醒来,露水打湿了野外的鸟巢,鹤被惊醒。李元素的画作超凡脱俗,价值连城,但如今他已去世,一代风流已不复存在。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淮山清晓的壮丽景色,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水的变幻和光影的流转。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如“长淮宛转淮山麓”、“浩荡淮光酿山绿”等,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画家李元素才华的怀念。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开阔,展现了诗人对山水画艺术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