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偶成六首

· 王冕
露华泥泥湿桐丝,渐觉新凉袭敝帏。 肯羡轻生归马革,独怜清苦卧牛衣。 种桃未必全忘世,采药终然会息机。 欲问夷齐何处所? 西风吹杀首阳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露华:露水的美称。
  • 泥泥:湿润的样子。
  • 桐丝:指琴弦,因古琴多用桐木制作,故称。
  • 敝帏:破旧的帷幕。
  • 肯羡:岂肯羡慕。
  • 轻生:轻易舍弃生命。
  • 马革:马皮,古代有马革裹尸的典故,指战死沙场。
  • 独怜:特别怜悯。
  • 牛衣:给牛御寒的覆盖物,比喻贫寒。
  • 种桃:比喻隐居生活。
  • 忘世:忘却世事。
  • 采药:采药隐居,古代隐士常有的生活方式。
  • 息机:停止机巧之心,指隐居生活。
  • 夷齐:指伯夷和叔齐,古代著名的隐士。
  • 首阳薇:首阳山的薇草,伯夷和叔齐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

翻译

露水湿润了琴弦,渐渐感觉到新凉侵袭了破旧的帷幕。 岂会羡慕那些轻易舍弃生命,用马皮包裹尸体的人,我独独怜悯那些清苦地卧在牛衣中的贫寒者。 种植桃树或许不能完全忘却世事,但采药终究会让人停止机巧之心,过上隐居生活。 想要询问伯夷和叔齐隐居的所在,西风却已将首阳山的薇草吹杀。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秋夜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淡漠。诗中“露华泥泥湿桐丝”描绘了秋夜的湿润与凉意,而“肯羡轻生归马革,独怜清苦卧牛衣”则对比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后两句“种桃未必全忘世,采药终然会息机”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理解,即虽不能完全忘却世事,但通过采药等简单生活,可以达到心灵的宁静。结尾的“欲问夷齐何处所?西风吹杀首阳薇”则寄托了诗人对古代隐士的敬仰和对隐居地的向往,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无奈和悲凉的情调。

王冕

王冕

王冕,字元章,号煮石山农,亦号“食中翁”、“梅花屋主”等,浙江诸暨枫桥人,元朝著名画家、诗人、篆刻家。他出身贫寒,幼年替人放牛,靠自学成为诗人,画家。他以画梅著称,尤工墨梅。王冕诗多同情人民苦难、谴责豪门权贵、轻视功名利禄、描写田园隐逸生活之作。他性格孤傲,鄙视权贵。有《竹斋集》3卷,续集2卷。存世画迹有《三君子图》、《墨梅图》等。能治印,创用花乳石刻印章,篆法绝妙。[1]在小学课文《少年王冕》里写到,他总是把好的留给母亲,由此看出他也是一个孝子。后来王冕为躲避朝廷征聘,隐居会稽山中,得病去世。 ► 714篇诗文

王冕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