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田乐祭社图

· 王冕
春风吹晴杏花雨,东村西村鸣社鼓。 长旂翩翩导前路,乐舞于于成队伍。 冠带郎君颜貌古,插竹簪花相媚妩。 可是平生惯尘土,不学时人觑面目。 髦髦童儿亦覶缕,骑牛老儿妄伛偻。 桑柘影斜山日暮,醉饱归来同笑语。 田家之乐乐如许,正是太平无事处。 孰知异世多官府,村乐荒凉无此举。 大家役役如征戍,小家戚戚驱儿女。 白日康庄猰㺄多,黔黎尽作逃亡户。 云林丛社能识取,抚绥宁信巅崖苦。 按图阅景自凄楚,谁是龚黄谁卓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qí):古代一种旗子。
  • 翩翩 (piān piān):形容动作轻盈飘逸。
  • 于于 (yú yú):悠闲自得的样子。
  • 冠带 (guān dài):指戴帽子和系腰带,这里指成年人。
  • 媚妩 (mèi wǔ):娇媚可爱。
  • 髦髦 (máo máo):形容儿童的样子。
  • 覶缕 (luó lǚ):形容衣服破旧。
  • 伛偻 (yǔ lǚ):驼背。
  • (zhè):一种树。
  • 猰㺄 (yà yǔ):古代传说中的怪兽,这里比喻盗贼或恶人。
  • 黔黎 (qián lí):指百姓。
  • 抚绥 (fǔ suí):安抚,稳定。
  • 龚黄 (gōng huáng)、卓鲁 (zhuó lǔ):古代贤臣的代称。

翻译

春风吹拂,杏花飘落如雨,东村西村响起了社日祭祀的鼓声。长旗飘飘,引导着前行的道路,乐舞悠闲自得地组成队伍。成年男子们面容古朴,插着竹枝簪着花,显得娇媚可爱。他们平生习惯了尘土,不学世俗之人看重外表。儿童们也穿着破旧的衣服,骑在牛背上的老人驼背行走。桑树和柘树的影子斜斜,太阳渐渐西下,大家吃饱喝足后笑着回家。田家的乐趣就是这样,正是太平盛世无忧无虑的地方。谁知道后来的世代多了官府,村中的乐事荒凉无人举行。大家忙碌得像在征战,小家则忧愁地驱赶儿女。白天的康庄大道上盗贼多,百姓都成了逃亡户。云林丛社能够认识到这一点,安抚百姓,宁愿相信山崖的艰辛。看着这幅图景,心中感到凄楚,谁是像龚黄、卓鲁那样的贤臣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元代乡村社日的欢乐场景,通过对春风、杏花、社鼓、乐舞等元素的生动描写,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和谐。诗中通过对成年男子和儿童的描写,反映了村民们朴素自然的生活态度和对尘世繁华的超然。后半部分则通过对比,表达了对当时社会动荡、官府压迫的忧虑,以及对贤臣治世的渴望。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展现了乡村的美好,也反映了社会的现实,体现了诗人对太平盛世的向往和对时局的深刻洞察。

王冕

王冕

王冕,字元章,号煮石山农,亦号“食中翁”、“梅花屋主”等,浙江诸暨枫桥人,元朝著名画家、诗人、篆刻家。他出身贫寒,幼年替人放牛,靠自学成为诗人,画家。他以画梅著称,尤工墨梅。王冕诗多同情人民苦难、谴责豪门权贵、轻视功名利禄、描写田园隐逸生活之作。他性格孤傲,鄙视权贵。有《竹斋集》3卷,续集2卷。存世画迹有《三君子图》、《墨梅图》等。能治印,创用花乳石刻印章,篆法绝妙。[1]在小学课文《少年王冕》里写到,他总是把好的留给母亲,由此看出他也是一个孝子。后来王冕为躲避朝廷征聘,隐居会稽山中,得病去世。 ► 71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