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杨仲开画图引

· 王冕
杨君绰有隐者风,须长骨瘦两耳聋。作诗作画不作意,造化不与常人同。 前年眼健腕有力,捉得老龙归雪壁。墨雨淋漓天地黑,茅山十日飞霹雳。 去年神固气宇壮,长驱猛虎来堂上。威雄哮吼万夫栗,满屋生风洗蛮障。 今年忽尔写雁鱼,气韵又与曩日殊。平湖大泽无界限,黄芦白水秋烟孤。 鱼游不失伦,雁来不失序。飞鸣泳跃千万状,立意俱由是为主。 啬夫一见大义明,无声诗是无文经。今人几许浪得名,岂研古人之画情? 杨君杨君一笑起,无奈贱目而贵耳。宋人固以燕石奇,夫差酷爱西施美。 燕支牡丹荔子图,豪家割舍千金沽。云林雪巘尽埋没,王吴荆李为何如? 安得我有绢万丈?联成一片青天障。请君画作风调雨顺图,共乐太平歌击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造化:自然界的创造和变化。
  • 墨雨:形容墨迹淋漓,如同雨点。
  • 茅山:山名,此处可能指画中的景象。
  • 霹雳:雷声。
  • 哮吼:猛兽的吼叫声。
  • :恐惧。
  • 蛮障:边远地区的障碍。
  • 曩日殊**:以往不同。
  • 不失伦:不失去次序。
  • 无声诗:指画作,因画作无声,故称。
  • 文经:有文字的经典。
  • 啬夫:古代官名,此处可能指懂得欣赏的人。
  • 贱目而贵耳:轻视视觉而重视听觉,指人们往往只听名声而不看实际。
  • 燕石:燕地的石头,比喻珍贵而不实用的东西。
  • 夫差:春秋时期吴国国君,以喜爱西施著称。
  • 燕支:即胭脂,用于化妆的红色颜料。
  • 雪巘:积雪的山峰。
  • 王吴荆李:指古代著名的画家王维、吴道子、荆浩、李唐。
  • 击壤:古代的一种游戏,此处指太平盛世的欢乐。

翻译

杨君有着隐士的风范,胡须长而骨骼瘦削,两耳失聪。他作诗作画不刻意追求,自然界的创造和变化与常人不同。前年他眼力健壮手腕有力,捕捉到老龙的形象绘于雪白的墙壁上。墨迹淋漓如同雨点,天地一片黑暗,茅山之上十日间雷声隆隆。去年他的精神气宇轩昂,画中猛虎长驱直入堂上,威猛的吼叫声使万人恐惧,满屋生风,仿佛洗去了边远地区的障碍。今年他忽然画起了雁和鱼,气韵又与以往不同。平湖大泽无边无际,黄芦白水间秋烟孤寂。鱼儿游动不失次序,雁儿飞来不失时序。飞翔鸣叫游泳跳跃,千万种姿态,立意都是以此为主。懂得欣赏的人一看便明白大义,画作虽无声却如同无文之经典。现在有多少人只是浪得虚名,岂能研究古人的画意?杨君杨君一笑起身,无奈人们轻视视觉而重视听觉。宋人固以燕地的石头为奇,夫差酷爱西施之美。燕支、牡丹、荔枝的图画,豪家割舍千金购买。云林、雪峰都被埋没,王维、吴道子、荆浩、李唐的画作又如何?安得我有万丈绢帛?联成一片青天屏障。请君画作风调雨顺图,共同欢乐太平盛世,歌唱击壤之乐。

赏析

这首作品赞美了杨君的画技和隐逸风范,通过对其不同年份画作的描述,展现了其画风的多样性和深刻内涵。诗中“墨雨淋漓”、“满屋生风”等生动描绘了画作的气势和影响力,而“鱼游不失伦,雁来不失序”则体现了画作中的秩序和谐。结尾处,诗人表达了对杨君画作的极高评价,并希望其能创作出反映太平盛世的画作,共同歌颂美好时代。整首诗语言生动,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王冕对画艺的深刻理解和推崇。

王冕

王冕

王冕,字元章,号煮石山农,亦号“食中翁”、“梅花屋主”等,浙江诸暨枫桥人,元朝著名画家、诗人、篆刻家。他出身贫寒,幼年替人放牛,靠自学成为诗人,画家。他以画梅著称,尤工墨梅。王冕诗多同情人民苦难、谴责豪门权贵、轻视功名利禄、描写田园隐逸生活之作。他性格孤傲,鄙视权贵。有《竹斋集》3卷,续集2卷。存世画迹有《三君子图》、《墨梅图》等。能治印,创用花乳石刻印章,篆法绝妙。[1]在小学课文《少年王冕》里写到,他总是把好的留给母亲,由此看出他也是一个孝子。后来王冕为躲避朝廷征聘,隐居会稽山中,得病去世。 ► 714篇诗文

王冕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