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怀十首

· 王冕
志士惜白日,愁多感夜长。 夜长固无奈,况复重凄凉。 昔我同心友,漂流在他乡。 他乡各异俗,所习谅非常。 道路阻且远,无由吐中肠。 俯闻流水声,仰叹明月光。 振衣风泠泠,矫首天茫茫。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志士:有志向和抱负的人。
  • :珍惜。
  • 白日:白天,这里指时间。
  • 愁多:忧愁多。
  • 感夜长:感叹夜晚漫长。
  • :固然,自然。
  • 无奈:无法改变。
  • 况复:何况又。
  • :更加。
  • 同心友:志同道合的朋友。
  • 漂流:流浪,漂泊。
  • 各异俗:各自有不同的风俗习惯。
  • 所习:所习惯的。
  • :想必。
  • 非常:不同寻常。
  • 阻且远:阻隔且遥远。
  • 无由:没有机会。
  • 吐中肠:倾诉心事。
  • 俯闻:低头听到。
  • 流水声:水流的声音。
  • 仰叹:抬头叹息。
  • 明月光:明亮的月光。
  • 振衣:整理衣襟。
  • 风泠泠:风声清冷。
  • 矫首:抬头。
  • 天茫茫:天空辽阔无边。

翻译

有志向的人珍惜时间,忧愁多时感叹夜晚漫长。夜晚漫长固然无法改变,何况又更加凄凉。

曾经与我志同道合的朋友,如今漂泊在他乡。他乡的风俗各不相同,他们所习惯的想必也非同寻常。

道路阻隔且遥远,没有机会倾诉心事。低头听到流水声,抬头叹息明亮的月光。

整理衣襟,风声清冷,抬头望向辽阔无边的天空。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友人离散的深切感慨。诗中,“志士惜白日”一句,即展现了诗人对时间的珍视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随着“愁多感夜长”的深入,诗人的情感逐渐转向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现状的无奈。通过“俯闻流水声,仰叹明月光”的对比描写,诗人巧妙地将自己的孤独与自然的壮阔相结合,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和艺术感染力。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王冕诗歌的独特魅力。

王冕

王冕

王冕,字元章,号煮石山农,亦号“食中翁”、“梅花屋主”等,浙江诸暨枫桥人,元朝著名画家、诗人、篆刻家。他出身贫寒,幼年替人放牛,靠自学成为诗人,画家。他以画梅著称,尤工墨梅。王冕诗多同情人民苦难、谴责豪门权贵、轻视功名利禄、描写田园隐逸生活之作。他性格孤傲,鄙视权贵。有《竹斋集》3卷,续集2卷。存世画迹有《三君子图》、《墨梅图》等。能治印,创用花乳石刻印章,篆法绝妙。[1]在小学课文《少年王冕》里写到,他总是把好的留给母亲,由此看出他也是一个孝子。后来王冕为躲避朝廷征聘,隐居会稽山中,得病去世。 ► 71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