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太素高士

· 王冕
我昔扁舟上耶溪,寻君直过丹井西。长松月冷啼子规,春风满地芳草齐。 楼殿玲珑金碧涌,钟声不出松云重。老猿掬涧山影乱,翠禽啄露岩花动。 此时相见不作难,握手笑上松花坛。坛下十万青琅玕,空阴漠漠常风寒。 我对青山论今古,青山茫茫无一语。知其与我忘尔汝,石瓢酌我云根乳。 泠然使我肝胆清,飘裾欲度浮云轻。千峰回影陷落日,万壑欲尽松风声。 回首溪山忽成别,几见江梅飞白雪。洞庭湖上听夜雨,仲宣楼头望明月。 茕茕对景伤古情,寸心欲吐书难凭。何当相晤一抵掌,与君细看真《兰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耶溪:即若耶溪,在今浙江省绍兴市南。
  • 丹井:传说中炼丹用的井。
  • 子规:即杜鹃鸟,常在春夜啼鸣,声音凄切。
  • 琅玕:指竹子。
  • 石瓢:石制的瓢形容器。
  • 云根乳:指山中的泉水,因泉水似从云根流出,故称。
  • 泠然:清凉的样子。
  • 飘裾:飘动的衣襟。
  • 仲宣楼:楼名,在今湖北省襄阳市,三国时王粲(字仲宣)曾在此楼作《登楼赋》。
  • 茕茕:孤独无依的样子。

翻译

我曾乘小舟游历耶溪,寻找你直至丹井之西。长松下月色冷清,杜鹃啼鸣,春风吹拂,芳草遍地。 楼殿玲珑,金碧辉煌,钟声悠扬,却穿不透松云的厚重。老猿在涧中嬉戏,山影摇曳,翠鸟啄食露水,岩花随之轻动。 那时相见,并无困难,我们握手笑上松花坛。坛下十万青竹,空阴漠漠,常感风寒。 我与青山谈论古今,青山茫茫,无言以对。知它与我已忘彼此,我用石瓢舀取云根乳。 清凉之水使我肝胆清明,飘动的衣襟似要飞越浮云。千峰回影,落日沉陷,万壑松风声欲尽。 回首溪山,忽然成别,几度见江梅飞白雪。在洞庭湖上听夜雨,仲宣楼头望明月。 孤独对景,伤感古情,心中话欲吐,却难凭书信传达。何时能再次相聚,与你细看真迹《兰亭序》。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与太素高士在山水间的相会与别离,通过丰富的自然景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超脱尘世的意境。诗中“长松月冷啼子规,春风满地芳草齐”等句,以景寓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结尾处的“何当相晤一抵掌,与君细看真《兰亭》”则流露出对再次相聚的深切期待,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执着与不舍。

王冕

王冕

王冕,字元章,号煮石山农,亦号“食中翁”、“梅花屋主”等,浙江诸暨枫桥人,元朝著名画家、诗人、篆刻家。他出身贫寒,幼年替人放牛,靠自学成为诗人,画家。他以画梅著称,尤工墨梅。王冕诗多同情人民苦难、谴责豪门权贵、轻视功名利禄、描写田园隐逸生活之作。他性格孤傲,鄙视权贵。有《竹斋集》3卷,续集2卷。存世画迹有《三君子图》、《墨梅图》等。能治印,创用花乳石刻印章,篆法绝妙。[1]在小学课文《少年王冕》里写到,他总是把好的留给母亲,由此看出他也是一个孝子。后来王冕为躲避朝廷征聘,隐居会稽山中,得病去世。 ► 71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