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苦行
悲风吹茅堕空屋,老乌号鸣屋上木。谁家男子从远征,父母妻孥相送哭。
哭声呜咽已别离,道旁复对行人悲。去者一心事,归者百感随。
前年鬻大女,去年卖小儿。皆因官税迫,非以饥所为。
布衣磨尽草衣拆,一冬幸喜无霜雪。今年老小不成群,赋税未知何所出。
昨夜忽惊雷破山,北来暴雨如飞湍。此时江南正六月,酸风入骨生苦寒。
东村西村无火色,凝云著地如墨黑。聩翁瞽妪相唤忙,屋漏床床眠不得。
开门不敢大声语,门外磨牙多猛虎。自来住此十世馀,古老未尝罹此苦。
我感此情重叹吁,不觉泪下沾裳裾。安得壮士挽天河,一洗烦郁清九区,坐令尔辈皆安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鬻 (yù):卖。
- 孥 (nú):儿女。
- 呜咽 (wū yè):低声哭泣。
- 湍 (tuān):急流的水。
- 酸风:刺骨的寒风。
- 瞽妪 (gǔ yù):盲眼的老年妇女。
- 聩翁 (kuì wēng):耳聋的老年男子。
- 罹 (lí):遭受。
- 裳裾 (cháng jū):衣襟。
- 九区:九州,指全中国。
翻译
悲风吹动茅草,使空屋的屋顶落下,老乌鸦在屋上的木头上哀鸣。哪家男子去远征,父母和妻儿相送哭泣。哭声低沉,已经离别,路旁又对着行人表达悲伤。去的人一心一意,回来的人百感交集。前年卖了大女儿,去年卖了小儿子。都是因为官税逼迫,并非因为饥饿。布衣磨破了,草衣也破了,一个冬天幸好没有霜雪。今年老人小孩不成群,赋税还不知道从哪里出。昨夜突然惊雷破山,北来的暴雨像急流。此时江南正是六月,刺骨的寒风让人感到苦寒。东村西村没有火光,乌云压地如墨黑。聋翁和盲妪互相叫唤忙乱,屋漏床床不能安眠。开门不敢大声说话,门外有许多猛虎磨牙。自从住在这里十代有余,古老的时代未曾遭受过这样的苦难。我感受到这种情感,重重叹息,不觉泪水沾湿了衣襟。如何能得到壮士挽天河,一洗烦恼,清九州,让你们都能安居。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元代农村的悲惨景象,通过悲风、老乌、哭泣的家人等意象,展现了战争和重税给百姓带来的深重苦难。诗中,“鬻大女”、“卖小儿”等句,直戳人心,反映了人民在重压之下的无奈与绝望。末段以壮士挽天河的幻想,表达了对和平与安宁的深切渴望。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揭露和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