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眺舂陵

揽辔疲宵迈,驱马倦晨兴。 既出封泥谷,还过避雨陵。 山行明照上,溪宿密云蒸。 登高徒欲赋,词殚独抚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揽辔(lǎn pèi):拉着马缰绳。
  • 宵迈:夜行。
  • 晨兴:早晨起床。
  • 封泥谷: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 避雨陵: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 明照:明亮的阳光。
  • 溪宿:在溪边过夜。
  • 密云蒸:云雾密布,形容湿气重。
  • 登高:登上高处。
  • 徒欲赋:空有作诗的愿望。
  • 词殚:词穷,指无法找到合适的词语表达。
  • 抚膺:拍胸,表示悲痛或自责。

翻译

拉着马缰绳,疲惫地夜行,驱赶着马匹,厌倦了早晨的起床。 既已走出封泥谷,又经过避雨陵。 山行时阳光明亮照耀,溪边过夜则云雾密布,湿气重重。 登上高处,空有作诗的愿望,却词穷无法表达,只能独自悲痛地拍胸。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骆宾王旅途中的艰辛与孤独。通过“揽辔疲宵迈”和“驱马倦晨兴”,诗人表达了旅途的劳累和对日常生活的厌倦。诗中的地名“封泥谷”和“避雨陵”增添了地理背景的神秘感。后两句“山行明照上,溪宿密云蒸”则通过对比山中的明亮与溪边的阴暗,进一步强化了旅途的艰辛与环境的恶劣。结尾的“登高徒欲赋,词殚独抚膺”表达了诗人在高处远眺时的情感,既有对美景的感慨,也有对自己无法用言语表达内心感受的无奈和悲痛。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展现了骆宾王作为诗人的敏感与才华。

骆宾王

骆宾王

骆宾王,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人(今中国浙江义乌)。唐初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唐龙朔初年,骆宾王担任道王李元庆的属官。后来相继担任武功主簿和明堂主簿。唐高宗仪凤四年(679年),升任中央政府的侍御史官职。曾经被人诬陷入狱,被赦免后出任地方官临海县丞,所以后人也称他骆临海。武则天光宅元年(684年),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他作为秘书,起草了著名的《讨武瞾檄文》。 ► 13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