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中有怀

眷然怀楚奏,怅矣背秦关。 涸鳞惊照辙,坠羽怯虚弯。 素服三川化,乌裘十上还。 莫言无皓齿,时俗薄朱颜。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眷然:深切地思念。
  • 楚奏:指楚地的音乐,这里比喻思乡之情。
  • 怅矣:感到失意或惆怅。
  • 背秦关:离开秦地的关隘,指离开家乡。
  • 涸鳞:干涸的鱼,比喻处境艰难。
  • 照辙:照亮车轮的痕迹,比喻希望找到出路。
  • 坠羽:掉落的羽毛,比喻失去力量或希望。
  • 虚弯:空虚的弓弯,比喻无力的反抗。
  • 素服:朴素的衣服,指朴素的生活方式。
  • 三川化:指三川(黄河、洛河、伊河)地区的文化影响。
  • 乌裘:黑色的皮衣,指朴素的服饰。
  • 十上还:多次尝试后仍回到原点。
  • 皓齿:洁白的牙齿,这里指美丽的女子。
  • 时俗:当时的社会风气。
  • 薄朱颜:轻视美丽的容颜。

翻译

深切地思念着楚地的音乐,感到失意地离开了秦地的关隘。 如同干涸的鱼儿惊见照亮车轮的痕迹,失去力量的羽毛害怕空虚的弓弯。 穿着朴素的衣服,受三川文化的熏陶,穿着黑色皮衣,多次尝试后仍回到原点。 不要说没有美丽的女子,只是当时的社会风气轻视美丽的容颜。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骆宾王在旅途中的思乡之情和对时俗的感慨。诗中,“眷然怀楚奏,怅矣背秦关”描绘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离乡背井的惆怅。后两句通过“涸鳞”和“坠羽”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在困境中的无助和绝望。最后两句则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认为社会轻视了美丽和才华。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批判。

骆宾王

骆宾王

骆宾王,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人(今中国浙江义乌)。唐初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唐龙朔初年,骆宾王担任道王李元庆的属官。后来相继担任武功主簿和明堂主簿。唐高宗仪凤四年(679年),升任中央政府的侍御史官职。曾经被人诬陷入狱,被赦免后出任地方官临海县丞,所以后人也称他骆临海。武则天光宅元年(684年),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他作为秘书,起草了著名的《讨武瞾檄文》。 ► 13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