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发诸暨

征夫怀远路,夙驾上危峦。 薄烟横绝巘,轻冻涩回湍。 野雾连空暗,山风入曙寒。 帝城临灞涘,禹穴枕江干。 橘性行应化,蓬心去不安。 独掩穷途泪,长歌行路难。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诸暨:(zhū jì),地名,今属浙江。
  • 征夫:行人。
  • 夙驾:早驾车出行。
  • 危峦:高险的山峦。
  • 绝巘:(jué yǎn)极高的山峰。
  • 回湍:回旋的急流。
  • 灞涘:(bà sì)灞水岸边。
  • 禹穴:相传为大禹的葬地。

翻译

远行之人想着远方的路途,一大早就驾车登上高险的山峦。淡淡的烟雾横亘在极高的山峰之间,轻薄的霜冻让回旋的急流也变得滞涩。旷野的雾气连接天空一片昏暗,山间的风在黎明时带来寒意。京城靠近灞水岸边,大禹的墓穴靠着江边。橘树的习性应该会改变,怀着飞蓬般漂泊不定之心难以安定。独自掩面流下走投无路的泪水,长久地歌唱那《行路难》。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早行时的所见所感。诗中通过描写征夫早行于危峦之上,周围是薄烟、轻冻、野雾、山风等景象,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且带有迷茫之感的氛围。“帝城临灞涘,禹穴枕江干”则写出了京城的位置和大禹墓穴的所在,在空间上进行了拓展。而“橘性行应化,蓬心去不安”以物喻人,体现了诗人内心的漂泊动荡与不安。最后以“独掩穷途泪,长歌行路难”结尾,深刻地表达了人生路途艰难的感慨和无奈。整首诗意境开阔而深邃,情感真挚而复杂,展现了骆宾王在旅途中的独特心境与感悟。

骆宾王

骆宾王

骆宾王,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人(今中国浙江义乌)。唐初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唐龙朔初年,骆宾王担任道王李元庆的属官。后来相继担任武功主簿和明堂主簿。唐高宗仪凤四年(679年),升任中央政府的侍御史官职。曾经被人诬陷入狱,被赦免后出任地方官临海县丞,所以后人也称他骆临海。武则天光宅元年(684年),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他作为秘书,起草了著名的《讨武瞾檄文》。 ► 13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