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僧

浮世浮华一断空,偶抛烦恼到莲宫。 高僧解语牙无水,老鹤能飞骨有风。 野色吟馀生竹外,山阴坐久入池中。 禅师莫问求名苦,滋味过于食蓼虫。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浮世:人世,人间。
  • 浮华:虚浮繁华的表象。
  • 一断空:完全消失。
  • 莲宫:指佛寺。
  • 解语:理解话语,这里指高僧能理解深奥的佛法。
  • 牙无水:比喻高僧的言语如同干涸的河床,没有水的滋润,即言辞深奥,不易理解。
  • 老鹤能飞骨有风:形容老鹤虽然年老,但仍然能够飞翔,其骨骼中似乎蕴含着风的力量,比喻高僧精神矍铄,智慧不减。
  • 野色:自然景色。
  • 吟馀:吟咏之后。
  • 生竹外:在竹林之外。
  • 山阴:山的北面。
  • 坐久:长时间静坐。
  • 入池中:比喻心境如水,平静深邃。
  • 禅师:对僧人的尊称。
  • 求名苦:追求名声的辛苦。
  • 滋味过于食蓼虫:比喻追求名声的苦楚比吃蓼虫还要难受。

翻译

人世间的虚浮繁华如同一场空梦,偶然间我将烦恼抛诸脑后,来到了佛寺。高僧的话语深奥难懂,如同干涸的河床,而他的精神却如老鹤般矍铄,智慧不减。我在自然景色中吟咏,心境在竹林之外,长时间静坐在山的北面,心境如水,平静深邃。禅师啊,不要问我追求名声的辛苦,那种苦楚比吃蓼虫还要难受。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比浮世繁华与佛寺清净,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厌倦和对佛门清净生活的向往。诗中“高僧解语牙无水”一句,巧妙地运用比喻,形容高僧话语的深奥,而“老鹤能飞骨有风”则形象地描绘了高僧精神矍铄的形象。结尾处,诗人以“滋味过于食蓼虫”来比喻追求名声的苦楚,深刻地表达了对名利的超然态度。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境界的深刻理解和追求。

卢延让

五代时范阳人,字子善。唐末光化间登进士。雷满尝辟为从事。后从满归前蜀王建,授水部员外郎,迁给事中。因其诗句“栗爆烧毡破,猫跳触鼎翻”巧合建行事,得超拜工部侍郎,转刑部侍郎。卒。 ► 2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