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贬南巴至鄱阳题李嘉祐江亭

巴峤南行远,长江万里随。 不才甘谪去,流水亦何之。 地远明君弃,天高酷吏欺。 清山独往路,芳草未归时。 流落还相见,悲欢话所思。 猜嫌伤薏苡,愁暮向江篱。 柳色迎高坞,荷衣照下帷。 水云初起重,暮鸟远来迟。 白首看长剑,沧洲寄钓丝。 沙鸥惊小吏,湖月上高枝。 稚子能吴语,新文怨楚辞。 怜君不得意,川谷自逶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巴峤(bā qiáo):巴山,这里指巴地。
  • (zhé):贬官。
  • 薏苡(yì yǐ):一种植物,这里比喻被误解或诽谤。
  • 江篱(jiāng lí):江边的草。
  • (wù):小型的防御工事,这里指高处的住所。
  • 荷衣:用荷叶制成的衣服,比喻隐士的服饰。
  • 下帷:放下帷幕,指隐居。
  • 沧洲:指隐居的地方。
  • 钓丝:钓鱼的线,比喻隐居生活。
  • 沙鸥:沙滩上的鸥鸟。
  • 稚子:小孩。
  • 吴语:吴地方言。
  • 楚辞:楚地的文学作品,这里指诗人的作品。
  • 逶迤(wēi yí):曲折绵延的样子。

翻译

我被贬至遥远的南巴,长江万里伴随着我。 自知无才,甘愿被贬,流水又将流向何方? 地处偏远,明君难以顾及,天高皇帝远,酷吏横行。 独自前往青山之路,芳草萋萋,归期未定。 流离失所后重逢,悲喜交加,诉说着彼此的心事。 因猜疑而受伤,如同薏苡被误解,黄昏时分,愁绪向着江边的草。 柳色迎接高处的住所,荷衣映照着隐居的帷幕。 水云初起,重重叠叠,暮鸟迟迟不来。 白发苍苍,手握长剑,隐居沧洲,垂钓丝线。 沙鸥惊飞,小吏无心,湖月升上高枝。 稚子能说吴语,新作诗文怨楚辞。 可怜你不得意,川谷曲折绵延。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刘长卿被贬南巴的心境与旅途中的景色。诗中,“巴峤南行远,长江万里随”展现了诗人远行的孤独与长江的壮阔,而“不才甘谪去,流水亦何之”则表达了诗人对贬谪的无奈与对未来的迷茫。诗中运用了许多自然景象和隐喻,如“清山独往路”、“荷衣照下帷”等,来表达诗人的隐居生活和对自然的热爱。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展现了诗人对命运的感慨和对自然的赞美。

刘长卿

刘长卿

刘长卿,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 49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