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兆尹厅前甘棠树降甘露

· 钱起
内史用尧意,理京宣惠慈。 气和祥则降,孰谓天难知。 济旱露为兆,有如埙应篪。 岂无夭桃树,洒此甘棠枝。 玉色与人净,珠光临笔垂。 协风与之俱,物性皆熙熙。 何必凤池上,方看作霖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京兆尹:古代官名,相当于现在的首都市长。
  • 甘棠树:一种树,古时常用来比喻贤明的官员。
  • 甘露:甜美的露水,古人认为是吉祥的象征。
  • 内史:古代官名,负责记录和传达皇帝的命令。
  • 尧意:指古代圣王尧的仁政思想。
  • 理京:治理京城。
  • 宣惠慈:宣扬和实施仁慈的政策。
  • 气和祥:气候和谐,吉祥如意。
  • 济旱:解救旱灾。
  • :预兆。
  • 埙应篪(xūn yìng chí):埙和篪是古代的两种乐器,这里比喻和谐相应。
  • 夭桃树:指桃花,常用来比喻美丽的女子。
  • 玉色:形容人的脸色如玉般洁净。
  • 珠光:珍珠般的光泽。
  • 临笔垂:指写字时笔尖下垂,形容文笔流畅。
  • 协风:和谐的风。
  • 熙熙:形容万物繁荣,生机勃勃。
  • 凤池:指皇宫中的池塘,比喻朝廷。
  • 作霖:指降雨,比喻施行仁政。

翻译

内史运用尧的仁政思想,治理京城,宣扬和实施仁慈的政策。气候和谐,吉祥如意,甘露降下,谁能说天意难测。甘露是解救旱灾的预兆,就像埙和篪和谐相应。难道没有美丽的桃花树,却洒在了这甘棠枝上。人的脸色如玉般洁净,珍珠般的光泽照耀在笔尖下垂的文字上。和谐的风伴随着甘露,万物都呈现出繁荣和生机。何必等到在皇宫的池塘边,才看作是施行仁政的时候呢。

赏析

这首诗通过京兆尹厅前甘棠树降甘露的景象,赞美了内史以尧的仁政思想治理京城,带来和谐与吉祥。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如“埙应篪”比喻和谐相应,“甘棠枝”比喻贤明的官员,以及“玉色”、“珠光”等形容词,增强了诗的艺术效果。结尾的“何必凤池上,方看作霖时”表达了诗人对于仁政无需特定场合,应随时随地施行的看法,体现了诗人对于仁政的深刻理解和推崇。

钱起

钱起

钱起,字仲文,吴兴(今属浙江)人。天宝进士,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称钱考功。代宗大历中为翰林学士。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也是其中杰出者。又与郎士元齐名,当时称为“前有沈宋,后有钱郎”。 ► 43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