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段校书冬夕寄题庐山

名高身未到,此恨蓄多时。 是夕吟因话,他年必去随。 尝闻庐岳顶,半入楚江湄。 几处悬崖上,千寻瀑布垂。 炉峰松淅沥,湓浦柳参差。 日色连湖白,钟声拂浪迟。 烟梯缘薜荔,岳寺步欹危。 地本饶灵草,林曾出祖师。 石楼霞耀壁,猿树鹤分枝。 细径萦岩末,高窗见海涯。 嵌空寒更极,寂寞夜尤思。 阴谷冰埋术,仙田雪覆芝。 乱泉禅客濑,异迹逸人知。 藓室新开灶,柽潭末了棋。 如何遂闲放,长得在希夷。 空务渔樵事,方无道路悲。 谢公台尚在,陶令柳潜衰。 尘外难相许,人间贵迹遗。 虽怀丹桂影,不忘白云期。 仁者终携手,今朝预赋诗。
拼音

所属合集

#庐山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嵌空 (qiàn kōng):形容山石的空隙。
  • 阴谷 (yīn gǔ):幽深的山谷。
  • 冰埋术 (bīng mái shù):指在冰冷的山谷中生长的药材。
  • 仙田 (xiān tián):传说中仙人种植灵草的地方。
  • 雪覆芝 (xuě fù zhī):雪覆盖的灵芝,芝指灵芝,一种珍贵的药材。
  • 禅客 (chán kè):指修行禅宗的僧人。
  • 逸人 (yì rén):隐逸的人,指隐居的士人。
  • 藓室 (xiǎn shì):长满苔藓的石室。
  • 柽潭 (chēng tán):柽柳环绕的潭水。
  • 希夷 (xī yí):指道家追求的虚无恬淡的境界。
  • 丹桂 (dān guì):红色的桂树,常用来比喻高洁的品质。
  • 白云期 (bái yún qī):指隐居山林,与白云为伴的生活。

翻译

名声虽高,身却未至,这份遗憾积蓄已久。 今日因谈论而吟咏,他年必定追随而去。 曾听说庐山之巅,半入楚江之滨。 几处悬崖之上,千丈瀑布垂挂。 炉峰松声淅沥,湓浦柳影参差。 日光照耀湖面泛白,钟声拂过波浪迟缓。 烟雾缭绕的梯田上长满薜荔,岳寺步道崎岖危险。 此地本多灵草,林中曾出高僧。 石楼壁上霞光耀眼,猿树鹤鸟分枝而栖。 细径环绕岩末,高窗可见海涯。 山石空隙寒冷至极,夜晚更显寂寞。 幽谷中冰封的药材,仙田上雪覆盖的灵芝。 泉水激荡禅客心,异迹唯逸人知。 苔藓覆盖的石室新开,柽柳潭边棋局未了。 如何能得闲适放逸,长久处于虚无恬淡之境。 空自忙于渔樵之事,方才无道路之悲。 谢公台仍在,陶令柳已衰。 尘世之外难以相许,人间贵在遗迹。 虽怀丹桂之影,不忘白云之约。 仁者终将携手,今朝预先赋诗。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庐山的向往和对隐逸生活的渴望。诗中通过对庐山自然景观的描绘,如悬崖、瀑布、松树、柳影等,展现了庐山的壮丽与神秘。同时,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尘世的超脱和对道家虚无恬淡境界的追求。通过对灵草、仙田、禅客、逸人等意象的运用,诗人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高洁品质的追求。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

刘得仁

唐人。名或作德仁。穆宗长庆间以诗名。自文宗开成至宣宗大中三朝,昆弟皆擢显仕,而得仁出入举场三十年,卒无成。有诗集。 ► 14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