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天台道友

相思遥指玉霄峰,怅望江上阻万重。 曾隔晓窗闻法鼓,几同寒榻听疏钟。 别来知子长餐柏,吟处将谁对倚松。 且住人间行圣教,莫思天路便登龙。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玉霄峰:天台山的主峰,这里指代天台山。
  • 怅望:因失望或思念而远望。
  • 法鼓:佛教寺庙中用来召集僧众的鼓。
  • 餐柏:指隐居山林,以柏树为食,象征清贫的生活。
  • 倚松:指与松树为伴,形容隐居山林的生活。
  • 圣教:指佛教。
  • 天路:比喻通往天界的道路,这里指修行的最高境界。
  • 登龙:比喻成仙或达到极高的境界。

翻译

思念之情遥指着天台山的主峰玉霄峰,我因江上万重阻碍而怅然远望。 曾在清晨隔着窗户听到法鼓的声音,几次在寒夜的床榻上听着稀疏的钟声。 分别后我知道你长年隐居山林,以柏为食,吟诗时又有谁能与你倚松相伴? 暂且留在这人间传播佛教的教义,不要急于思考通往天界的道路,便想立即成仙。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天台山道友的深切思念,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佛教教义的执着。诗中通过“玉霄峰”、“法鼓”、“疏钟”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后两句则体现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责任感,以及对修行境界的深刻理解,表达了不急于求成,而是要在人间实践佛教教义的智慧。

卢士衡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后唐时人。天成二年(927)登进士第。能诗。事迹见《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著录《卢士衡集》1卷,今已佚。《全唐诗》存诗9首,《全唐诗外编》补诗1首。 ► 1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