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次丹阳郡遇康侍御宣慰召募兼别岑单父
客心暮千里,回首烟花繁。
楚水渡归梦,春江连故园。
羁人怀上国,骄虏窥中原。
胡马暂为害,汉臣多负恩。
羽书昼夜飞,海内风尘昏。
双鬓日已白,孤舟心且论。
绣衣从此来,汗马宣王言。
忧愤激忠勇,悲欢动黎元。
南徐争赴难,发卒如云屯。
倚剑看太白,洗兵临海门。
故人亦沧洲,少别堪伤魂。
积翠下京口,归潮落山根。
如何天外帆,又此波上尊。
空使忆君处,莺声催泪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旅次:旅途中的临时停留地。
- 丹阳郡:古代地名,今江苏省南部一带。
- 康侍御:人名,康姓的侍御史。
- 宣慰:官方派遣的慰问使者。
- 召募:招募士兵。
- 岑单父:人名,岑姓的单父(地名,今山东省单县)人。
- 烟花:指繁华的景象。
- 楚水:指长江,因古代楚国地域包括长江中下游。
- 故园:故乡。
- 羁人:旅人,指作者自己。
- 上国:指京城。
- 骄虏:指侵略者。
- 中原:指中国的心脏地带。
- 胡马:指北方的侵略者。
- 汉臣:指汉族的官员。
- 负恩:忘恩负义。
- 羽书:指紧急军情文书。
- 风尘:指战乱。
- 双鬓:两边的鬓发,指年纪已大。
- 孤舟:孤独的船,比喻孤独的旅程。
- 绣衣:指官员的服饰。
- 汗马:指辛勤的征战。
- 王言:指皇帝的命令或话语。
- 忧愤:忧虑和愤怒。
- 忠勇:忠诚和勇敢。
- 黎元:百姓。
- 南徐:地名,今江苏省南部。
- 发卒:征发士兵。
- 云屯:形容士兵众多。
- 倚剑:持剑。
- 太白:金星,古代认为是战争的象征。
- 洗兵:清洗兵器,准备战斗。
- 海门:地名,今江苏省海门市。
- 沧洲:指隐居的地方。
- 少别:短暂的离别。
- 积翠:指山色青翠。
- 京口:地名,今江苏省镇江市。
- 归潮:退潮。
- 山根:山脚。
- 天外帆:远方的船帆。
- 波上尊:指在船上饮酒。
- 莺声:黄莺的叫声。
翻译
旅途中在丹阳郡遇到了康侍御,他作为慰问使者来招募士兵,同时告别了岑单父。
我这旅人的心在千里之外,回首望去,繁华的景象如烟花般绚烂。 楚水(长江)载着我的归梦,春江连着我故乡的思念。 我这旅人怀念着京城,而侵略者窥视着中原。 北方的侵略者暂时造成了危害,而汉族的官员们却多有忘恩负义之举。 紧急的军情文书日夜飞传,海内因战乱而风尘满天。 我的双鬓日渐斑白,孤独的旅程中,我的心事只能自言自语。 康侍御穿着官服来到这里,辛勤征战,传达皇帝的话语。 他的忧虑和愤怒激发了忠诚和勇敢,他的悲欢感动了百姓。 南徐的人们争相前往艰难之地,征发的士兵如云般聚集。 我们持剑望着太白星,清洗兵器准备在海门迎战。 我的故人也隐居在沧洲,短暂的离别已足以让人伤心。 山色青翠下是京口,退潮时潮水落在山脚。 如何远方的船帆,又在这波涛之上举杯。 徒然使我思念你的地方,黄莺的叫声催促着泪痕。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刘长卿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以及对国家战乱和个人命运的深刻反思。诗中,“烟花繁”与“归梦”、“故园”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繁华世界的留恋。同时,诗中对“骄虏”、“胡马”的描绘,以及对“汉臣负恩”的批评,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忠诚勇敢的赞美。最后,诗人的孤独与对故人的思念,通过“孤舟”、“天外帆”等意象,传达了一种深沉的哀愁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整首诗情感丰富,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