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徐侍郎五云溪新庭
万峰苍翠色,双溪清浅流。
已符东山趣,况值江南秋。
白露天地肃,黄花门馆幽。
山公惜美景,肯为芳樽留。
五马照池塘,繁弦催献酬。
临风孟嘉帽,乘兴李膺舟。
骋望傲千古,当歌遗四愁。
岂令永和人,独擅山阴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双溪:指两条溪流。
- 东山:指隐居之地,源自东晋谢安隐居东山的故事。
- 白露: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秋季的深入。
- 黄花:指菊花,秋季的代表花卉。
- 山公:指山神,这里比喻自然美景。
- 芳樽:美酒。
- 五马:古代贵族的仪仗,这里指贵族的马车。
- 繁弦:繁复的音乐。
- 孟嘉帽:孟嘉是东晋名士,其帽成为名士风度的象征。
- 李膺舟:李膺是东汉名士,其舟成为名士出游的象征。
- 骋望:放眼远望。
- 四愁:指四种忧愁,这里泛指忧愁。
- 永和人:指永和九年(公元353年)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集会的文人,如王羲之等。
翻译
万座山峰呈现出苍翠的色彩,两条溪流清澈见底,缓缓流淌。这里已经符合了东山隐居的趣味,何况正值江南的秋天。白露时节,天地间一片肃穆,门馆旁的菊花显得格外幽静。山神也珍惜这美好的景色,怎肯为了美酒而停留。贵族的马车在池塘边照映,繁复的音乐催促着人们互相敬酒。站在风中,仿佛戴上了孟嘉的名士帽,乘兴乘坐李膺的名士舟。放眼远望,傲视千古,当歌时遗忘了所有的忧愁。怎能只让永和年间的人们独享山阴的美景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江南秋天的美景,通过“万峰苍翠”、“双溪清浅”等自然景象,展现了东山隐居的宁静与超脱。诗中“白露天地肃,黄花门馆幽”进一步以节气和花卉来渲染秋天的氛围。后文通过“山公惜美景”、“五马照池塘”等句,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珍惜和对名士生活的向往。结尾“岂令永和人,独擅山阴游”则带有对历史名人的致敬,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这片美景的独占欲望,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感悟和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