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赵道士归天目旧山
愚朴尚公平,此心邻道情。
有缘终自鄙,何计逐师行。
日者闻高躅,时人盖强名。
口无滋味入,身有羽仪生。
奏乞还乡远,诗曾对御成。
土毛珍到越,尘发倦离京。
符叱风雷恶,朝脩月露清。
观临天目顶,家住海潮声。
道引图看足,参同注解精。
休粮一拟问,窗草俟回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日者:指占卜的人。
- 高躅:指高人的足迹或行为。
- 羽仪:古代的一种仪仗,用羽毛装饰,这里比喻高洁的品质或地位。
- 土毛:指土地上的特产。
- 符叱:用符咒驱使。
- 风雷:比喻力量或威势。
- 月露:月光和露水,常用来形容清冷的夜晚。
- 道引:道家的修炼方法。
- 参同:指道家经典《参同契》。
- 休粮:停止进食,指修炼中的辟谷。
翻译
我虽然愚钝但崇尚公平,这份心情与道家的情感相近。 如果有机缘,我自然会感到自卑,有什么办法能追随大师的脚步呢? 占卜的人听说有高人的足迹,而时人只是勉强称其为有名。 口中没有世俗的滋味,身上却有高洁的羽仪。 请求回乡的路途遥远,这首诗曾经对着皇帝完成。 土地上的珍宝到了越地,尘土使我厌倦离开京城。 用符咒驱使风雷,威力巨大,早晨修炼月光和露水,清冷而纯净。 观看着天目山顶,家住在海潮声中。 道家的修炼方法看得很透彻,对《参同契》的注解也很精深。 打算停止进食修炼辟谷,窗前的草等待我回程。
赏析
这首诗是薛能送别赵道士归天目旧山时所作,表达了对道士高洁品质和修炼生活的向往。诗中运用了许多道家修炼的术语和意象,如“羽仪”、“符叱风雷”、“月露清”等,展现了道士超凡脱俗的生活状态。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公平正义的追求和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希望通过修炼达到心灵的净化和升华。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道家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崇高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