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丹僧:炼丹的僧人。
- 深目:眼睛深陷,形容外貌特征。
- 流光:闪烁的光芒。
- 口带髭:嘴边留有胡须。
- 梵书:指佛教经典。
- 真诀:真正的秘诀或法门。
- 镇相随:一直伴随。
- 茅山道士:道教中修炼道术的道士,茅山是道教名山之一。
- 烧丹:炼制丹药,道教中的一种修炼方式。
- 天竺先生:指印度的佛教高僧。
- 授记师:传授佛法的高僧。
- 毛制氎袍:用毛织成的粗布袍子。
- 寒日著:在寒冷的日子里穿着。
- ?装金碗:?(xiàng),指用金装饰的碗。
- 食时持:在吃饭时使用。
- 游踪:游历的踪迹。
- 閒云:悠闲的云。
- 沧海:大海。
- 重来未有期:再次回来没有确定的时间。
翻译
眼睛深陷,闪烁着光芒,嘴边留着胡须,他总是随身携带着佛教的经典和真正的法门。他像是茅山道士那样炼制丹药,又像是天竺的高僧那样传授佛法。在寒冷的日子里,他穿着毛织的粗布袍子,吃饭时使用金装饰的碗。他的游历踪迹如同悠闲的云,再次回到这片沧海,却不知何时。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位炼丹僧人的形象,通过对其外貌、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描写,展现了他超脱世俗、追求精神修炼的生活态度。诗中“深目流光口带髭”一句,生动地勾勒出了僧人的形象特征,而“梵书真诀镇相随”则表现了他对佛法的虔诚和执着。后文通过对僧人日常生活的描述,如“毛制氎袍寒日著”和“?装金碗食时持”,进一步加深了读者对其简朴而高洁生活的理解。结尾的“游踪又逐閒云去,沧海重来未有期”则带有哲理意味,表达了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