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杪秋(miǎo qiū):秋末,晚秋。
- 缥渺(piāo miǎo):形容遥远或隐约不清的样子。
- 白帝宫:指神话中的白帝城,这里比喻高耸入云的山峰。
- 三峰:指太华山的三个主峰。
- 秦川:指陕西的关中平原。
- 石马:指雕刻的石马,这里可能指山中的石雕。
- 汉苑:汉代的皇家园林,这里泛指古代的遗址。
- 地敞:地势开阔。
- 天开:天空开阔。
- 突兀:高耸突出。
- 造化:自然界的创造和变化。
翻译
在晚秋时节登上太华山的绝顶,仿佛真的探访了遥远的白帝宫,今天这三个主峰中,哪一个更为雄伟呢?
苍龙般的云雾半挂着,似乎带来了秦川的雨,石马在汉苑的风中长嘶,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站在开阔的中原大地上,秋色尽收眼底,天空万里无云,夕阳西下,显得格外空旷。
我一生中总是以高傲的态度看待人世,现在却容许你深刻地了解自然界的伟大创造力。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上太华山绝顶时的壮阔景象和深邃感受。诗中,“缥渺真探白帝宫”一句,既展现了山峰高耸入云的壮观,又隐喻了诗人对神秘自然的向往。后文通过对“苍龙”、“石马”等自然与人文景观的描绘,进一步以象征和比喻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宏伟与历史沉淀的敬畏。结尾处,诗人以自我反思的态度,表达了对自然造化之功的深刻认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哲理思考。

李攀龙
明山东历城人,字于鳞,号沧溟。少孤家贫,嗜诗歌,厌训诂之学,日读古书,里人目为狂生。嘉靖二十三年进士。授刑部广东司主事,擢陕西提学副使,累迁河南按察使。母丧,心痛病卒。官郎署时,与谢榛、吴维岳、梁有誉、王世贞称“五子”,又益以吴国伦、徐中行称“后七子”,而以攀龙、世贞为魁首,操海内文章之柄垂二十年。其持论诗不读盛唐以后人集,文不读西汉以后人作。攀龙有才力,诗以声调称,然古乐府似临摹帖,并无可观。文章失之模拟生涩,而效之者甚众。有《古今诗删》、《李沧溟集》。
► 14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