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月游浮邱

久释樊笼累,养拙甘龙蠖。 九秋兴攀陟,挹袖谐所托。 丹垩抚虚馆,紫烟尚浮阁。 始欣群动息,暂与世缘薄。 玉管促飞鸾,朱羽时鸣雀。 平峦收夕霏,远流■归壑。 清宴美芹粟,华年嘻荑萼。 岂乏登高怀,所愧正述作。 悠哉澹忘归,况此成大药。
拼音

所属合集

#九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樊笼(fán lóng):关鸟兽的笼子,比喻受束缚不自由的境地。
  • 养拙:守拙,指不仕进,遁世隐居。
  • 龙蠖(lóng huò):屈伸。
  • 丹垩(dān è):泛指油漆粉刷。
  • 挹袖(yì xiù):把袖子捋起来。
  • 夕霏(xī fēi):傍晚的雾霭。
  • 荑萼(yí è):草木初生的嫩芽和花萼。

翻译

长久地摆脱了束缚的疲累,甘愿过着守拙隐居、能屈能伸的生活。在这深秋时节兴起了登高攀山的兴致,挽起袖子去追寻心中所向往的。那用油漆粉刷过的空馆,紫色的烟雾还萦绕在楼阁之间。开始欣喜万物的活动都停息了,暂时觉得与世俗的缘分变得淡薄。玉管之声催促着飞鸾,红色的羽毛不时引得雀鸟鸣叫。平缓的山峦收敛了傍晚的雾霭,远处的流水归入山谷。清雅的宴席上有美好的芹和粟,美好的年华中为初生的嫩芽和花萼而欣喜。怎么会没有登高怀远的情怀呢,但惭愧的是自己没有好的著述。悠然自得,心境淡泊,不想归去,况且在这里仿佛找到了成就大道的妙药。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菊月(农历九月)游览浮邱的情景和感受。诗的开头表达了诗人摆脱束缚、追求自由的心境,接着描述了浮邱的景色,如虚馆、浮阁、夕霏、远流等,展现出一种宁静、优美的氛围。诗中还提到了宴会上的美好食物以及对年华和自然的感受,既有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又有对自己创作不足的自省。最后,诗人表达了在这美景中悠然自得、淡泊忘归的心境,认为此地仿佛是能让人成就大道的妙处。整首诗意境清新,语言优美,通过对景色和情感的描绘,传达出诗人对自然、人生的深刻感悟。

黎民怀

明广东从化人,字惟仁,号白泉。黎民衷弟。少时师事黄佐,与兄黎民表、民衷有“三凤”之誉。嘉靖间以岁荐至京,廷试后归,绝意仕进。诗书画称三绝。卒年八十一。有《清居集》。 ► 4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