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谭永明

志士无穷达,所尚植其节。 譬彼松柏枝,岁与繁华别。 吾友本布衣,而膺素丝哲。 两疏不见投,志摧肝胆裂。 瑟瑟齐台风,皎皎燕地雪。 掩关向蓬蒿,玄言相与析。 舍尔献璧怀,慰此纫兰洁。 全生天地宽,寄迹烟霞结。 岂若六国豪,功名凭寸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穷达:困顿与显达。
  • :注重,重视。
  • 植其节:培养自己的节操。
  • 譬彼:譬如那。
  • (yīng):接受,承担。
  • 素丝哲:指高洁的志向和品德。
  • 两疏不见投:两次上疏不被采纳。疏,臣子向帝王分条陈述的意见书。投,被认可,被接纳。
  • 肝胆裂:形容极度痛苦和悲愤。
  • 瑟瑟:形容风声或其他轻微的声音。
  • 齐台风:这里可能指齐国的大风,象征着环境的艰难。
  • 皎皎:洁白明亮的样子。
  • 燕地雪:燕地的雪,暗示寒冷和艰苦的境遇。
  • 掩关:关闭门户。
  • 蓬蒿:蓬草和蒿草,泛指草丛。
  • 玄言:指魏晋时期崇尚老庄的清谈言论,这里可理解为深刻的道理或言论。
  • 献璧怀:献玉却不被赏识的心情,比喻怀才不遇。
  • 纫兰洁:像佩戴兰花一样保持高洁的品性。纫,连缀,佩带。
  • 全生:保全天性,保全生命。
  • 烟霞结:与山水自然为伴,过隐居的生活。

翻译

有志之士不在乎困顿或显达,他们所重视的是培养自己的节操。就像那松柏的枝条,每年都与繁茂的花草分别。我的朋友原本是平民百姓,却有着高洁的志向和品德。他两次上疏都不被采纳,心中的志向受挫,痛苦悲愤至极。那瑟瑟的齐地风声,那皎皎的燕地白雪。他关闭门户,面向蓬蒿草丛,与我一同探讨深刻的道理。舍弃你那献玉不被赏识的苦闷心情,以此来慰藉你如佩戴兰花般高洁的品性。保全天性,天地自然宽广,寄身于山水之间,与自然为伴。哪里像那六国的豪杰,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去追求功名。

赏析

这首诗以志士的节操为主题,表达了对朋友的安慰和对高尚品德的赞美。诗中通过松柏枝与繁华的分别,象征志士坚守节操,不随波逐流。作者的朋友虽是布衣,却有高洁的志向,但遭遇挫折,两疏不见投,诗人用齐地的风、燕地的雪来烘托朋友处境的艰难。然而,他们并没有消沉,而是掩关蓬蒿,探讨玄言,体现了他们对精神追求的执着。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鼓励朋友舍弃怀才不遇的苦闷,保持高洁品性,追求全生天地宽的境界,而非像六国豪士那样凭借口才追求功名。整首诗意境深沉,语言古朴,表达了诗人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和对友情的珍视。

黎民怀

明广东从化人,字惟仁,号白泉。黎民衷弟。少时师事黄佐,与兄黎民表、民衷有“三凤”之誉。嘉靖间以岁荐至京,廷试后归,绝意仕进。诗书画称三绝。卒年八十一。有《清居集》。 ► 4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