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画

· 沈周
山水正兼秀,时秋快登临。 篁径何森邃,迷误若难寻。 豁然重阿尽,阳厓超石林。 虚亭敞危搆,择胜面遥岑。 地高气自爽,神静虑乃沈。 疏木汎清籁,澄川开夕阴。 令我思合江,浩荡舒素心。 渺有万里波,目送双飞禽。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篁径:竹林中的小路。
  • 森邃:形容竹林茂密深远。
  • 迷误:迷失方向。
  • 豁然:突然开阔的样子。
  • 重阿:重叠的山岭。
  • 阳厓:山崖的向阳面。
  • 虚亭:空旷的亭子。
  • 危搆:高耸的建筑。
  • 遥岑:远处的山峰。
  • :同“泛”,泛起。
  • 清籁:清脆的声音。
  • 澄川:清澈的河流。
  • 夕阴:傍晚的阴影。
  • 合江:地名,指江河汇合之处。
  • 素心:纯洁的心灵。
  • :遥远。
  • 双飞禽:两只飞翔的鸟。

翻译

山水景色正显得秀丽,秋天的时节让人愉快地登临。竹林小路多么茂密深远,迷失方向难以找到出路。突然间,重叠的山岭尽头,阳光照耀的山崖超越了石林。空旷的亭子高耸,选择美景面对远处的山峰。地势高自然空气清爽,心神宁静思虑便沉静。稀疏的树木泛起清脆的声音,清澈的河流开启了傍晚的阴影。这让我想起了合江,浩荡的江水舒展了纯洁的心灵。遥远的万里波涛,目送着两只飞翔的鸟儿。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秋日山水的秀美景色,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风光的宁静与深远。诗中,“篁径何森邃”与“豁然重阿尽”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从迷茫到豁然开朗的心境转变。后文以“虚亭敞危搆”和“澄川开夕阴”进一步以景抒情,展现了高远与宁静并存的意境。结尾的“合江”与“双飞禽”则寄托了诗人对远方和自由的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心灵自由的追求。

沈周

沈周

沈周(1427年-1509年)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竹居主人等,明朝画家,吴门画派的创始人,明四家之一,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宣德二年,卒于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二岁(虚八十三岁)。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 ► 10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