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八日过灵殿祥公房

· 沈周
理舟指南郊,迢迢及侧景。 中途止溪寺,陶烟接村暝。 门前见新月,步步踏松影。 虚寮寂无风,已有孤烛耿。 衲子作供养,炉香侑碗茗。 知我解吟事,其意似有请。 宿酒发孤兴,捉笔便欣领。 草草成数行,狂书乱斜整。 复作挂猿枝,墨沈带云冷。 但记此经过,流传我何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理舟:驾船。
  • 迢迢:遥远的样子。
  • 侧景:侧面的景色。
  • 陶烟:烧制陶器时产生的烟。
  • 村暝:村庄的黄昏。
  • 虚寮:空旷的小屋。
  • 孤烛耿:孤独的蜡烛明亮。
  • 衲子:僧人。
  • :陪伴,此处指陪伴着喝茶。
  • 碗茗:茶碗中的茶。
  • 宿酒:隔夜的酒意。
  • 捉笔:拿起笔。
  • 墨沈:墨迹。
  • 带云冷:带着云雾般的冷意。

翻译

驾船前往南郊,远眺侧面的景色。中途停在了溪边的寺庙,烧陶的烟雾与村庄的黄昏相接。门前映出新月,我步步踏着松树的影子。空旷的小屋里寂静无风,却有一支孤独的蜡烛明亮地燃烧。僧人供奉着香火,炉香陪伴着茶碗中的茶。他们知道我懂得吟诗,似乎有意邀请我。隔夜的酒意激发了我的兴致,拿起笔来便欣然接受。草草写下几行,狂乱地书写,字迹斜斜整整。又画了一幅挂着猿猴的树枝,墨迹带着云雾般的冷意。只为了记录这次经过,至于它如何流传,我并不在意。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作者沈周在二月八日的一次郊游经历,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景色与人文氛围的交融。诗中,“理舟指南郊”开篇即点明了行程的起点与方向,而“迢迢及侧景”则以远景的辽阔引出下文的细腻描绘。在“中途止溪寺”后,作者通过对“陶烟”、“村暝”、“新月”、“松影”等意象的刻画,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神秘的氛围。后文中的“孤烛耿”、“炉香侑碗茗”等细节,进一步以寺庙的宁静与僧人的热情款待,展现了旅途中的温馨与诗意。最后,作者以“宿酒发孤兴”自况,表达了在自然与人文的双重熏陶下,创作冲动的迸发与艺术灵感的捕捉。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既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敏锐观察,也体现了其对生活细节的深刻感悟。

沈周

沈周

沈周(1427年-1509年)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竹居主人等,明朝画家,吴门画派的创始人,明四家之一,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宣德二年,卒于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二岁(虚八十三岁)。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 ► 10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