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图

· 沈周
君不见姬周宽仁天下归,又不见嬴秦猛德天下离。 秦人避秦秦不知,人既移家秦亦移。移家去,桃源住,万树桃花塞行路。 楚人吹起咸阳炬,何曾烧着桃源树。老翁尚记未焚书,诸孙尽种无租地。 自衣自食自年年,扰无官府似神仙。一时落赚渔郎眼,犹怪为图与世传。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姬周:指周朝,周朝王室姓姬,以宽仁治国闻名。
  • 嬴秦:指秦朝,秦朝王室姓嬴,以严厉苛刻的统治著称;猛德:严苛残酷的为政方式 。
  • 避秦:躲避秦朝(严苛的统治)。
  • 移家:搬家。
  • 咸阳炬:指项羽进入咸阳后焚烧秦朝宫殿一事 。公元前206 年,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
  • 落赚(zhuàn):欺骗、蒙骗 。这里指渔郎偶然进入桃花源这件事。

翻译

你难道没有看到,宽厚仁义的姬周使得天下人心归附;又何曾不见,残酷严苛的嬴秦致使天下人心背离。秦人为了躲避秦朝的暴政默默离开,秦国却全然不知,这些人搬离故土远去,秦国也在岁月中更迭变迁。这些人一路搬离,前往桃源去居住,只见无数盛开的桃花层层叠叠,几乎堵塞了前行的道路 。楚人项羽燃起了那把烧向咸阳的大火,可又何曾烧到桃源中的树木呢。桃源中的老翁还记得秦朝尚未焚书的那些美好旧时光,他的子孙后代都耕种着无需缴纳租税的土地。他们每年依靠自己穿衣吃饭,没有官府的打扰和盘剥,日子过得如同神仙一般逍遥自在。因为一次偶然机缘,让渔郎发现了这个地方,还奇怪这桃花源的故事竟被绘成图流传世上。

赏析

这首诗以历史上不同王朝的统治特点做对比开篇,“姬周宽仁天下归,嬴秦猛德天下离”,突出了两种不同统治手段带来的不同结局,为引出桃花源的故事做铺垫。中间诗意地描述了秦人迁入桃源的情景,“万树桃花塞行路”描绘出桃花源中优美、神秘且与世隔绝环境。诗中借助“咸阳炬”与“桃源树”没有被烧的对比,进一步强调桃花源的封闭与安宁,超脱于外界的纷扰与战乱。“老翁尚记未焚书,诸孙尽种无租地” ,从文化、生活层面体现出桃花源不同于外界的美好生活,他们没有经历秦朝的高压统治与迫害。 “自衣自食自年年,扰无官府似神仙 ”更是直接描绘出桃花源里人们自给自足、无忧无虑、宛如神仙般的生活状态,表达出对这种世外桃源般生活的向往与羡慕。最后两句“一时落赚渔郎眼,犹怪为图与世传”则以独特笔法收尾 ,对桃花源被外界知晓并得以流传于世发出独特感慨,隐含着对世外桃源被打破平静、美好难再延续的一丝忧虑,整体上表达了作者对苛政的批判以及对安宁、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

沈周

沈周

沈周(1427年-1509年)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竹居主人等,明朝画家,吴门画派的创始人,明四家之一,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宣德二年,卒于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二岁(虚八十三岁)。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 ► 10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