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吴匏庵载游瑞云观寻道士不遇和前题韵

· 沈周
渺渺扁舟入浦云,琳宫一到惬前闻。 春泥夹道萦人迹,野水交陂乱鸭群。 洞里朝元郭道士,城中行乐鲍参军。 相寻两度俱相失,石上留题漫有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渺渺:形容水面的辽阔。
  • 扁舟:小船。
  • 浦云:水边的云。
  • 琳宫:指瑞云观,道观的美称。
  • :满足,满意。
  • 春泥:春天的泥土。
  • 夹道:两旁有墙壁的道路。
  • :缠绕。
  • 野水:野外的河流。
  • 交陂:交错的池塘。
  • 洞里朝元:指道士在洞中修炼。
  • 郭道士:姓郭的道士。
  • 城中行乐:在城市中寻欢作乐。
  • 鲍参军:姓鲍的参军,古代官职名。
  • 相失:错过。
  • 留题:在墙壁或石碑上题字。
  • 漫有文:随意留下的文字。

翻译

小船缓缓驶入水边云雾,一到瑞云观便满足了先前的传闻。春天的泥土夹道,缠绕着人的足迹;野外的河流交错池塘,扰乱了鸭群。洞里的郭道士在修炼朝元,城中的鲍参军在寻欢作乐。两次寻找都未能相遇,石上留下的题字随意而文雅。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沈周与吴匏庵一同游览瑞云观的情景。诗中,“渺渺扁舟入浦云”一句,以云雾缭绕的水面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幽远而神秘的氛围。后文通过对春泥、野水、鸭群等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道观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诗末提及两次寻访道士未果,却在石上留下题字,透露出一种淡淡的遗憾与留恋,同时也增添了诗歌的意境深度。

沈周

沈周

沈周(1427年-1509年)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竹居主人等,明朝画家,吴门画派的创始人,明四家之一,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宣德二年,卒于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二岁(虚八十三岁)。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 ► 10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