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宜兴善权寺寥落

· 沈周
有客新寻古洞回,国山无处问茶杯。 僧烦籍役兼徒去,虎熟禅堂引子来。 雨烂竹菇春委顿,风惊松箨夜摧颓。 未应灵胜随人往,碧殿犹存火篆雷。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宜兴:地名,今江苏省宜兴市。
  • 善权寺:寺庙名,位于宜兴。
  • 寥落:稀少,冷落。
  • 国山:指宜兴的国山,即善权寺所在的山。
  • 籍役:指寺庙中的杂役。
  • 虎熟:指老虎熟悉了寺庙的环境。
  • 禅堂:指寺庙中的禅修场所。
  • 松箨(tuò):松树的皮或松果。
  • 摧颓:毁坏,衰败。
  • 灵胜:指寺庙的灵气和胜景。
  • 火篆雷:指寺庙中的香火和雷鸣般的诵经声。

翻译

有客人刚刚从古老的洞穴探险回来,但在宜兴的国山上,却找不到一处可以品茶的地方。寺庙中的僧人因为杂役而忙碌,老虎熟悉了禅堂,带着幼崽来去自如。春雨使得竹菇烂熟,春天的气息显得萎靡不振,夜晚的风吹动松树,松果和松皮在风中毁坏。尽管如此,寺庙的灵气和胜景并未随着人们的离去而消失,碧绿的殿堂依旧存在,香火和雷鸣般的诵经声依旧。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宜兴善权寺的冷落景象,通过对寺庙周围自然环境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寺庙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现状的感慨。诗中“虎熟禅堂引子来”一句,既展现了寺庙的荒凉,又带有几分神秘和超自然的色彩。结尾“未应灵胜随人往,碧殿犹存火篆雷”则强调了寺庙的精神和历史价值不因人去楼空而消失,依然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力。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透露出诗人对古寺的深情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沈周

沈周

沈周(1427年-1509年)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竹居主人等,明朝画家,吴门画派的创始人,明四家之一,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宣德二年,卒于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二岁(虚八十三岁)。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 ► 10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