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理之赴孔林书新庙碑

· 沈周
王子嗜字学,阖户攻古籀。 曾莫求人知,摸拓乌衫袖。 发绪到秦封,探赜更周狩。 前年灵光菑,再搆初观复。 工讫乃纪载,伐石获良琇。 钜公实脩辞,摽美书岂后。 远檄举王子,宪抚识不谬。 膏车未谋人,径作千里就。 圣德无假托,高揭有永寿。 譬虽衮裳贵,亦见附绘绣。 握笔敬在先,书法要缔究。 匪徒求妩媚,结体务庄厚。 老夫爱莫助,赠言恃惟旧。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阖户:闭门。
  • :钻研。
  • 古籀:古代的篆书。
  • 摸拓:摹写拓印。
  • 乌衫袖:黑色的衣袖,这里指书写时墨迹沾染的衣袖。
  • 发绪:开始。
  • 秦封:秦朝的封地或文物。
  • 探赜:深入探究。
  • 周狩:周朝的狩猎,这里指周朝的文物。
  • 灵光:指孔子庙的灵光殿。
  • :灾祸。
  • 再搆:再次建造。
  • 纪载:记载。
  • 伐石:采石。
  • 良琇:优质的玉石。
  • 钜公:重要的官员。
  • 脩辞:修饰文辞。
  • 摽美:标榜美好。
  • 宪抚:指地方官员。
  • 膏车:给车轴上油,准备出行。
  • 高揭:高高挂起。
  • 永寿:长久的寿命,这里指长久的荣耀。
  • 衮裳:古代帝王的礼服。
  • 附绘绣:附加的装饰。
  • 握笔:执笔。
  • 书法:书写艺术。
  • 缔究:深入研究。
  • 妩媚:美丽动人。
  • 结体:字的结构。
  • 庄厚:庄重厚实。
  • 恃惟旧:依赖旧日的情谊。

翻译

王子对书法有着浓厚的兴趣,闭门不出,专心研究古代的篆书。他曾不求人知,只是默默地摹写拓印,以至于墨迹沾满了黑色的衣袖。他从秦朝的文物开始研究,深入探究到周朝的文物。前年,孔子庙的灵光殿遭受了灾祸,再次建造后,完工并记载下来,采石得到了优质的玉石。重要的官员亲自修饰文辞,标榜美好的书法自然不会落后。远方的命令指派了王子,地方官员认识到他的才华不凡。他未与人商量,就径直前往千里之外的地方。圣德无需假托,高挂的荣耀将长久不衰。就像虽然穿着帝王的礼服尊贵,也需要附加的装饰。执笔之前要先心存敬意,书法艺术要深入研究。不仅仅追求美丽动人,字的结构务必要庄重厚实。我虽爱莫能助,但依赖旧日的情谊,赠言给你。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王子对书法的深厚情感和不懈追求,以及他在书法艺术上的成就和被认可的过程。诗中通过“阖户攻古籀”、“摸拓乌衫袖”等细节,生动地展现了王子的专注和勤奋。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书法艺术的尊重和推崇,强调了书法不仅仅是追求形式美,更重要的是要体现出庄重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既是对王子书法成就的赞颂,也是对书法艺术价值的肯定。

沈周

沈周

沈周(1427年-1509年)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竹居主人等,明朝画家,吴门画派的创始人,明四家之一,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宣德二年,卒于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二岁(虚八十三岁)。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 ► 10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