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光福画卷

· 沈周
群山西奔驻湖尾,通川夹山三十里。 川穷小泺开镜光,居民次水屋比比。 屋上有山屋下水,开门波光眼如洗。 虎山桥畔晚市忙,打鼓渔郎卖鲜鲤。 霜前橘柚万苞黄,雨后杨梅千树紫。 山围水抱开农桑,乐土风光真画里。 三年潢潦我无家,恨不移书亦居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潢潦(huáng lǎo):指积水。
  • :指植物的芽或花蕾。

翻译

群山连绵,西奔至湖的尽头,一条河流夹在山间,绵延三十里。河流的尽头,小湖泊如镜面般闪耀,居民依水而居,房屋鳞次栉比。屋顶上是山,屋下是水,开门便见波光粼粼,眼前一片清新。虎山桥边,傍晚市场繁忙,渔夫敲鼓卖着新鲜的鲤鱼。霜降前,橘柚树上挂满了金黄的果实;雨后,杨梅树上千树万树紫红一片。山峦环抱,水流环绕,农耕与桑蚕并存,这片乐土风光宛如真实的画卷。三年来,我因积水无家可归,真希望能搬到这里居住。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光福一带的自然风光和田园生活,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水相依、居民安居乐业的和谐画面。诗中“屋上有山屋下水”一句,巧妙地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境。结尾处流露出对这片乐土的向往,以及因现实困境而产生的无奈和遗憾,增添了诗作的情感深度。

沈周

沈周

沈周(1427年-1509年)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竹居主人等,明朝画家,吴门画派的创始人,明四家之一,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宣德二年,卒于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二岁(虚八十三岁)。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 ► 1070篇诗文

沈周的其他作品